cookieOptions = {...}; ‧ 產品經理為何要學習產品心理學?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編者按:本文作者秦汗青(qhq1dhcg),來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产品经理为何要学习产品心理学?

查閱諸多產品心理學的論文與文檔,稍有失望。當前產品人仍未意識到什麼是產品心理學,他們只是把許多眼花繚亂的心理學分支套現在產品上,企圖獲取一 些靈感。這麼做無疑是張冠李戴,從諸多雜亂的心理學分支獲取來的資訊,一來不能給予正確引導,二來整個產品心理學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長期以往,產品心理學會被沒有被正名而誤導。

當然,筆者沒有那麼大能耐,妄自菲薄給偉大的產品心理學製訂一個統一的標準,本文的作用只是提出產品心理學的概念,意在開其山。更多豐富的經驗需要更多有識之士投入產品心理學的建設當中,不要讓同行們再去其它心理學分支去找答案。

產品心理學應該獨樹一幟,自成一派。而不是當人們查閱相關典籍的時候,仍在普通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等分支裡套用。
1、產品經理為何要學習產品心理學?
從助理到總監,甚至從總監到CEO的職場進階,只是單靠努力是不夠的,如果你不夠聰明,看不清行業趨勢,看不到深層次的東西,你永遠是公司裡一個打醬油的,也有不乏相當努力的PM,為何我這麼努力工作,奉獻這麼多仍受不到重用,仍然沒有話語權,薪資仍然這麼低?

替你感到同情之外,我更多的感受是可憐,同情你的努力和回報不成正比,可憐你不知努力的方向,只是盲目的像一頭犁地的老牛一樣工作。

當你覺得上帝對你不公時,一定要捫心自問好好思考一下,為何同行張三李四在入職不到幾個月,就可以受到重用,為何你的才華仍沒有機會展露?如果你不把自己定義成一個打醬油的,而一直做一些徒勞無功的事情,那就要思考一下努力的方向了。


2、產品經理有四個方向可以努力
工具層
掌握這一層技能,能畫原型、寫各類文檔,已經可以去一個缺人的小公司裡擔任產品專員的角色了,甚至可以擔任產品經理的角色。去大公司只能做一個助理,而且又受硬條件限制,比如文憑,履歷等,原因是你還不具備發現需求、發掘需求、否定需求、辨別需求、砍需求的能力。

有一詞形容比較貼切:需求執行者,換句話說:一個沒有發言權的產品助理,別人說什麼你就得做什麼,就算你不同意他的觀點,也得無條件執行。

如果你已經掌握工具層,但自認為又是一個充滿想法,不甘現狀的PM,那就朝著第二個方向努力……

數據層
可以篤定的一點是:任何PM都有其自己的想法,但不是所有PM的想法都有數據支援的。絕大部分PMidea都是經驗之談,開口都是我覺得,用戶怎麼樣怎麼樣,其實他是找不到龐大的數據支援的。

說句大白話:需求是為自己製訂,用戶就是其自己,這是產品經理和高級產品經理之間的差距。即高級產品經理提的需求有各種數據支援,比較接近使用者群體真實的心理特徵;而一般產品經理不具備對數據敏感的特性。

就算你對需求,或是功能再有想法,如果沒有數據支援,那都是感性的。想讓它變成客觀理性的那就得做調研,研究各種競品,或是通過屬於自己的方式獲取一些具有說服力的資料,來為你的論點作為有力的論證。記住:一定要有足夠的數據,否則你會被駁回,而且對你的職業生涯負面影響很大。


除了各種數據之外,你還得瞭解很多互聯網新聞。堅持每天看,並對每一個風口給出自己的評論。其實觀點沒有對錯,因為任何觀點都有落地的專案已經實踐了。有句話說的非常好:在你想到的任何一個具有創造性思維的idea,全世界最少有五個人同時在想。不管這句話有沒有數據支援,但它足夠說明創意是不值錢的,行動才值錢,你需要證明它。

其次,不怕你對公司沒有偉大的創新,就怕你不提,或提不出來;當你的同事對時事旁徵博引,你真的覺得他懂那麼多麼?這是他比較聰明的地方,不懂就要多看,一定要養成學習習慣。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任何碎片時間你都不能浪費,應該投入到無止境的求知當中。因為PM這個角色是博學者才能擔當的,你需要懂各種知識,在與同事、客戶、上司的交流當中,就會留下一個能說會道的印象,一個博學多識的印象,內心沒有東西怎麼道?腦子裡沒有識怎麼博學?

所以有幸讀到這裡的朋友們一定要經常反省自己:如果想出類拔萃,那就不要懶惰。天道酬勤,這個世界上什麼人最聰明?勤勞的人最聰明,人在做,天在看,那些尋找捷徑,經常耍小聰明的人遲早會掉到自己的陷阱當中,而你會受到命運的眷顧,完成從產品經理向高級產品的進階。

視野層
視野就是你能看多遠,你是站在產品這個點上看需求,還是站在CEO的角度看整個公司,然後洞悉產品定位究竟對公司有多大影響?


如果你是站在產品上看需求,那你仍然是一個產品經理;如果你的視野開闊了,具備CEO的思維,開始權衡各種繁文縟節的利弊,長期以往你的視野就會被CEO發現,完成向產品總監的進階。

這裡說的比較輕鬆,做起來非常難;因為每一個職場進階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無數個流汗的夜晚,甚至需要一些天賦。有句公認的話是:PMCEO的學前班。

其實許多產品人身兼PM一職,根本連CEO的孕期教育都沒做;而有些有長遠眼光的人已經把自己當這裡的CEO了。

除了培養CEO思維, 這裡我再推薦一種思維,那就是VC(投顧)思維:你一定得研究投資人心理特徵,這會對你需求的定位有不可估量的幫助。投資人通常被說成很傻的一種人,因為他們動輒就把千萬美金,投給一個連公司都沒有的人,如果你覺得這類人真的傻麼?非常有必要研究一下投資心理,即:長期關注那些剛投的項目,看看這些項目有哪些需求與功能,看看它們能不能經受住市場的考驗,發掘其中的資料,為我所用。


思維層
只有視野是不夠的,產品負責人得有辨別視野是否對與錯的能力,雖然你把自己定位於CEO,但成功的CEO又有幾個?雖然你把自己定位在VC,但幾乎每十個專案,都有九個專案投資失敗了,你能看那麼遠,不代表你具備發現真理的能力。

我們得從那些失敗的項目當中汲取教訓。每個失敗的專案,其需求定位都有一套看似邏輯嚴謹的模式。

想想那些走到B輪的項目,大多數仍然失敗了;既然能被這個世界上的精英,CEOVC同時認同,又能熬到B輪,說明它一定有大量資料做支援的;既然有大量數據證明其模式的可靠性,但仍逃不脫B輪死的命運,這說明一個事實:就算邏輯嚴謹,有數據支援的需求也有可能被市場淘汰。
換句話說它是比較難辨的偽需求,這種需求貌似就像掃雷遊戲中的雷,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有踩到了,你才覺得那是一顆炸彈;因為你分析的很透徹,但滑鼠點下去卻發現那是一顆雷。

產品人是游走於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一類人,需求得從用戶中發現;用戶即人,也就是說你必須研究人。為何那些有大量數據支援,邏輯嚴謹的專案到最後仍然死了?就是他們不瞭解人,不能洞悉人的性能與心理。

比如在做用戶調查的時候,你能保證使用者提供的數據是準確的?其實大多數人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你怎麼能相信他提供的數據,你覺得你手中的數據是真實的數據?那你還是對人不瞭解,對人性和心理不瞭解。既然使用者提供的數據準確,那為何又有99%的創業都失敗了?

人永遠是感性的。在他說喜歡的時候,他說的只是現在喜歡,不代表永遠喜歡,等不喜歡的時候就卸載咯。如果你把這樣的數據當作需求的證據,那你失敗的幾率仍然屬於那百分之九十九註定要被淘汰的項目裡

因為用戶連自己都不瞭解的時候,他們提供的資料同樣是感性的,等他們發現你的產品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時,就會無情的拋棄你;你的產品就會成為下一個臉萌,下一個足跡等……

既然使用者是感性的,其提供的數據大多數也是虛假的,那我們怎麼獲取用戶真正的需求?那我們就要研究人了,也就是說從現在起,我們研究的方向從需求和產品上改變為人上。用戶大部分瞭解他自己,我們就去瞭解他們。這也是我們提出產品心理學,研究它的初衷,產品心理學的確立將是這個領域的一個里程碑。


3、網路心理學知識普及
百科定義:
“網路心理學(Cyber Psychology)是一個新興的網路名詞。通常是指以心理學經典理論為基礎,以實證研究為手段,研究互聯網相關情景下,人的心理、行為及其規律性的一門應用心理學學科。”

從廣義上而言,網路心理學是指一切與網路有關的心理學研究。如工程心理學對虛擬實境商店的介面的研究;又如人類工效學對群件的研究;再如,社會心理學對虛擬社群的研究。

狹義的網路心理學,指的是以網路為代表的自組織性、非線性的觀點對於心理學的深刻影響。如PDP觀念對認知心理學的影響,又如社會網路分析觀點對社會心理學的影響。

可以說:從狹義上而言,網路心理學將與以往基於原子時代的心理學有著本質區別。以往的原子時代的心理學發展到今天,即是將人與電腦進行類比的 認知心理學。然而,人類的行為模式更多的呈現一種自組織性與非線性。因此,網路心理學的興起乃題中應有之義。它將在認知心理學的基礎之上更好的發展。

4、來源與研究
網路心理學的理論假設和實證方法多源於變態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學等既有的理論體系,其中又以行為主義學派的強化理論、社會學習論、替代學習論、變態反應論影響較大。研究者多為臨床心理學學者,社會心理學學者,行為主義學派的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者。


網路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主要有:
互聯網使用對人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人格、一般能力、記憶能力、學習能力、社會適應性等心理特徵的一般影響;

互聯網人格的形成機制與影響因素;

互聯網使用者的網上/網下雙重人格問題;

互聯網對青少年人格形成的影響;

互聯網使用成癮(或稱網路成癮、網癮)的早期干預、治療, 及網路成癮者的愈後的社會再適應問題;

色情、暴力、反社會、反政府等不良網路資訊對網路使用者的影響;
網路智商等。

其中最熱門的題材,即網癮形成及及戒斷方法、互聯網對人格形成改變和重建的影響。


產品心理學與網路心理學的包含關係:
這涉及到先有產品還是先有網路的關係,這也不是單純研究先有國再有家的問題;首先網路是由無數個產品構成基礎建設,其次人組成網路。而產品心理學又是研究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更是一門研究集體客 觀意識、集體主觀意識、個體客官意識、個體主觀意識、無意識等有諸多體系和系統的心理學學科。

所以產品心理學不單純研究網路心理學,更多研究的是人。也不單純研究網路中的人,更研究現實中的人,從研究領域來看:產品心理學要包含網路心理學。

因此產品心理學的研究範圍是:
 (所有心理學分支),人有五花八門的心理效應,每種心理效應都互相重疊,以最少一種心理效應的方式影響使用者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


但傳統心理學分支應用到產品上,又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相同,它被互聯網賦予了色彩濃厚的特點,即:人們一旦上網,就會開啟一種互聯網人格,互聯網人格也是理想人格,幻想人格。

人們在規矩繁多和迫于壓力的現實生活中,總要以禮貌、謙虛、謹慎、同情、博愛、博學、負責、大方、善始善終、勤勞、愛國等形象示人;而互聯網是半虛擬的,雖然網路由數以萬計真實中的人組成,但我們互不認識、不明性別、不知身份、沒有等級,甚至不明種類(比如網路機器人),這就很容易滋生出用戶的理想人格。

任何一個人都有其理想人格,理想人格是客觀存在又被人們隱藏的一種人格;它只在人們一個人的時候,或者上網的時候(比如一個人在自己家裡)他的理想人格就會釋放出來。

他會做出在平時人們看起來非常詫異,但在其自己看來又非常正常的事情;你覺得他的舉動行為不符合常理,不符合他在集體面前樹立的公眾形象,那是你不瞭解他的理想人格。



在理想人格支配下的人的意識、認知、情感、意志等都會脫離現實人格的枷鎖,這會令許多人感到輕鬆自在;所以出現了大批宅男宅女,熱愛 孤獨的人等。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不是他們真的願意宅,也不是真的喜歡孤獨,而是一個人內在的,理想型人格戰勝現實人格,但當理想人格被拆穿時人們又會憤怒、羞愧、自責等,因為你是作為現實人格中的一員拆穿他的,這時他的現實人格就會占了上風,但這只是暫時的,別以為他會真的改變。


理想人格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從一個人開始有認知和記憶能力時就開始建設的,它會伴隨人的一生。當理想人格條件成立時,他的理想人格又會復蘇。產品心理學注重研究的是網路心理學、大眾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孤獨心理學、存在心理學、普通心理學、應用心理學、人格心理學、攀比心理學、貪嗔癡心理學等,理至深處,當應升為哲學的高度。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