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調查顯示矽谷 MBA 需求量或超華爾街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騰訊科技 長歌

调查显示硅谷MBA需求量或超华尔街

儘管矽谷大亨對MBA冷言冷語,但事實上,美國科技公司招募的商科畢業生數量,卻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根據《彭博商業週刊》的調查,2015年春天接受錄用的美國商學院畢業生中,約有16%前往科技公司就業,僅次於金融和諮詢行業,位居第三。

PayPal聯合創始人彼得·泰爾(Peter Thiel)認為,MBA都秉承著「羊群思維和行為」。風險投資家馬克·安德森(Mac Andreessen)也戲稱MBA為反向指標:「如果他們想進入科技行業,那就說明泡沫正在形成。」

Facebook COO雪麗·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1995年就獲得了哈佛大學的MBA,但她同樣表示,真正給她帶來「巨大的價值」的是經驗,所以她不準備推薦該國未來的科技之星就讀這樣的學位。「MBAFacebook沒有必要,我不認為這對從事科技行業的工作有多重要。」桑德伯格寫道。


按照一項指標來看,矽谷對MBA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華爾街。《彭博商業週刊》對9,000多名MBA進行的調查顯示,2015年,科技公司為商學院畢業生提供的薪酬超過金融公司。「如果我說所有法學學位都沒有價值,你會怎麼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院長裡奇·萊昂斯(Rich Lyons)說。該校2015年的畢業生中,有43%都加盟了科技公司。「如果沒有價值,企業不可能反復招募我們的MBA。」

根據103所商學院向提供的資料,在招募MBA最多的15家公司中,可以看到亞馬遜微軟IBM的身影。這足以說明,儘管一些美國頂尖科技公司的創始人和高管,認為自己是叛逆者,但他們並不會因此而拒絕招募受過專業訓練的管理者。


雖然擁有電腦學位(或者什麼學位都沒有)或許能夠突出自身的差異性,但矽谷的C級高管中卻隨處可見MBA的身影。在標準普爾IT指數的67家公司中,有24家都由擁有MBA或同等學位的CEO領導,其中包括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和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前者畢業于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後者曾經就讀于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

在美國風險投資公司Khosla Ventures合夥人凱斯·拉博伊斯(Keith Rabois)看來,MBA在科技行業的大量存在,標誌著企業的成熟,甚至開始走下坡路。「他們往往會在企業已經取得成功,並且變成官僚組織後開始招募MBA,」他說,他曾經是PayPal的早期員工,後來創辦過房地產創業公司Opendoor,「他們可能會幫助你避開麻煩,但無法創造任何價值。」

矽谷已經形成一種共識:MBA不適合創業公司。蘋果前員工、風險投資家蓋伊·卡瓦薩基(Guy Kawasaki)曾經打趣道:在評估一家年輕企業的價值時,員工中每多出一個工程師會讓企業估值增加50萬美元,但每多出一個MBA,則會減少25萬美元。卡瓦薩基本人也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MBA

「我不認為創業者不需要MBA。」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院長斯裡·紮赫爾(Sri Zaheer)說,「如果他們能更好地瞭解企業如何賺錢,就不會每過幾年都出現科技泡沫和瘋狂無度了。」


根據哈佛商學院學生大衛·費爾班克(David Fairbank)最近發佈的一項研究,在157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中,有24%是由MBA創辦的。其中包括眼鏡零售商Warby Parker(其全部4名創始人均來自沃頓商學院)、醫學目錄公司ZocDoc(哥倫比亞商學院)和醫療保險公司Oscar(哈佛商學院)

「獨角獸未必是長期成功的最終指標,但的確是一項從大處著眼的優秀指標。」費爾班克說。

許多商學院擔心,對MBA的抨擊態度,可能降低潛在申請者的熱情。MBA熱似乎有所降溫,根據國際精英商學院協會(AACSB International)265所商學院進行的調查,MBA登記入學人數,自2009年以來已經減少11%

「提到優秀的商界領袖,你以前會想到傑克·韋爾奇(Jack Welch),現在則會想到祖克伯格,與商學院的聯繫發生了很大變化。」亞利桑那州立大學W.P.凱瑞商學院院長艾米·希爾曼(Amy Hillman)說,該校2015年的畢業生有43%從事科技行業。


希爾曼表示,隨著投資人越來越重視將優秀創意轉變成一流企業的能力,商學院畢業生將在科技公司找到更多機會。「這曾經是冒險者的天下。」她說,「但現在卻是一群經驗豐富的金主,在尋找真正了不起的商業創意。」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