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2020 年,全球工業物聯網產值將達到 1510 億美元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3月14日 星期一

 來源:物聯網的那些事


物聯網越來越火,其中數工業物聯網尤甚。雖然如今物聯網行業初創公司層出不窮,但是找準產品和方向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波士頓的數據分析公司 Lux Research 在今年 1 月發佈了一份物聯網產業報告,模型資料顯示,截止 2020 年,全球工業物聯網產值將達到 1510 億美元。


Issac Brown 是該公司的分析師,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報告中的數據還是偏保守,按照他個人觀點,工業物聯網會是最有潛力的投資方向,5 年後將達到萬億美元市場規模


「對於市場空間,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規模龐大。」Issac Brown 表示由於資料模型有很多都是基於估測,所以其實沒法準確預估未來的市場容量。「讓我們先看感測器,就最近發佈的報告資料,我們記錄了所有關於未來全球感測器市場的預測,大家的預測各不相同,並且對於感測器的定義,大家也都不一樣。」


工業物聯網的應用場景非常廣闊,比如水電公用設施的數據、汽車行駛數據、農業灌溉數據,以及其他種種各行各業的數據,都要被記錄下來。為了支撐這些數據的傳輸和儲存,你可能需要各種伺服器、衛星、超低功耗無線局域網、流量傳輸服務等等,這些加起來可能每天都會產生數十億的費用。


目前,這些數據大部分都儲存於工廠公司自己的伺服器上,出於成本、便捷性以及利用價值的考慮,使用雲端伺服器儲存物聯網數據會逐步普及Brown 表示企業級雲端儲存是其看好的第一個市場。其次是物聯網一站式資料處理平臺。「我們需要所謂的物聯網平臺,成千上萬的物聯網創業公司,以及數家大型物聯網公司,都會開發全新的物聯網平臺,為客戶提供數據儲存和分析服務。」


「然後,我們就有了數百個分析和運營服務提供者,為客戶提供大資料處理業務,同時,無論是經銷商還是系統整合商,都會從中獲益。在工業物聯網爆發之後,毫無疑問會出現無數的外包服務方,把上面提到的所有產品和服務打包到一起,然後作為一項服務來銷售,創造價值並收取費用。」


他還認為,未來工業物聯網市場可分為三個獨立的部分,設備跟蹤、環境監測、貨物跟蹤,以及人員跟蹤。

當被問到這幾部分所占比重時,Brown 表示還沒有對此建模,但是根據自己在行業內的直覺,未來五年,設備跟蹤將佔據 35% 的產值,環境監測將佔據 30%,貨物跟蹤占到 20%,人員跟蹤占到 15%

但是這些分類也不是完全分離的,他舉了聯邦快遞的例子,聯邦快遞需要跟蹤自己的所有資產,設備、貨物、人員以及環境監測。「你可以通過聯網的方式監測車輛狀態、監測天氣環境,對倉庫中貨物定位,以及跟蹤司機。」

Brown 認為,設備跟蹤以及環境監測將是最有潛力的。為了安全性以及時效性,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希望把舊系統聯網,或者使用新的物聯網系統,並且已經有很多公司開始行動了。他還提到,在工業生產中,為了節約能源改善產量,監測生產環境並不是新鮮事。事實上,這些技術在工業物聯網領域已經相當發達。

同時,物流以及貨物跟蹤系統將會是另一個巨大的市場,在集群和倉儲管理上,已經有了許多成熟方案。在消費以及醫療領域,讓人人都能上網也「毫無疑問潛力無限」。

但是他還指出,雖然這也是工業物聯網的重點領域,但是近期看市場容量還比較小。「已經有人開始行動了,不僅是可穿戴式增強現實設備,保障施工人員安全的穿戴設備出貨量也在增長。」


對於目前風投的動態,Brown 表示他已經注意到多個投資案例。機構投資人偏向於「早期純粹的物聯網平臺」,比如 Electric Imp 以及物聯網資料分析工具 mnubo。「這些公司產品適用面很廣,市場空間巨大,所以順利從投資機構融得資金,但在我看來,這些萬能鑰匙的價值並沒那麼大。」

Brown 更鍾情於窄門類的產品方向。「如果創業公司的領域更窄,要解決的行業痛點更加清晰,或許有更大的機會受到大公司的關注並得到投資。」


Brown 舉了 Sigfox 的例子,這家公司利用窄帶傳輸技術設計物聯網專用傳輸網路,可以替代蜂窩通信技術。雖然也需要像手機那樣設立基站,但是成本更低,支援的設備數量規模更龐大。


比如使用者硬體成本低至 1 美元,每年通信費用最低也可以降到 1 美元,缺點當然也有,那就是傳輸速率低,最快速度也只有 100bps,但是這對於許多的物聯網場景已經足夠了。


另一個明顯優勢在於超低功耗,是傳統蜂窩通信功耗的百分之一。由於這種技術方案彌補了手機移動網路的缺陷,在未來極具應用前景,已經 在法國獲得多家行動通信公司的投資。2015 年初的融資額達到 1 億歐元。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