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過去一年 矽谷科技圈發生了這五大變化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訊科技 紀振宇

过去一年 硅谷科技圈发生了这五大变化

剛剛過去的2015年對於矽谷來說,是既熱鬧又平淡的一年,熱鬧在於,無數的新奇概念、創業點子仍在不斷發酵,創業的熱情依然火熱,但繁華過後,這裡的人們發現,生活並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智慧生活”的絕大部分依然是由那些“科技巨頭”所提供:打開電腦,第一眼看到的依然是微軟Windows蘋果Mac OS,你的智能手機還是iPhone或安卓手機,你在網上購物還是會去亞馬遜,與家人朋友聯繫交流,依然會用Facebook或者其提供的其他社交服務,或許這裡的生活被改變最多的是UberAirbnb所提供的出行和住宿選擇,但這兩家公司也已創辦超過6年,並且估值已經超過百億美元了。

儘管在矽谷有無數的創業公司號稱“改變世界”,但遺憾的是,世界沒有改變,至少在2015年,矽谷地區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但或許這就是矽谷的常態,每天都有無數的公司誕生,也有無數的公司死去,沒有一個巨頭在2015年被顛覆,它們反而變得更為強大,創業的風險依然很高,今年好幾個例子再次證明:即便是進入了“獨角獸”俱樂部也不保險。

但也不要太過失望,如果你用心觀察,這裡還是不斷會有事物刺激你的興奮感和新鮮感:路上時不時徐徐開過的造型奇特的無人車每次 都會引來眾人側目、在商店結帳時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直接用手機支付、你還可以享受到很多初創公司開展業務帶來的“福利”:例如免費送餐、免費送貨等。

在經歷了去年的“過熱”後,矽谷正在逐漸回歸到“新常態”,這裡無疑依然是“創業聖地”,最好的資源、最優秀的人才,但也別幻想改變世界是一朝一夕的事。

獨角獸的境遇:兩級分化更為明顯
在矽谷地區,“獨角獸”無疑是最受關注的物件,是無數人眼中的成功典範和追趕目標。所謂“獨角獸”是指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公司,能夠進入“獨角獸俱樂部“的成員至少其商業可行性是已經被眾多專業投資機構所認可的。根據《華爾街日報》的統計,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共有超過130家“獨角獸”,其中美國有超過80家,絕大部分處於矽谷地區。

但即便是身處同一“俱樂部”,獨角獸和獨角獸之間也存在差別,甚至今年以來,這一差別正在變得愈加顯著。UberAirbnb等估值超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已經與其他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公司拉開明顯差別,它們是最受投資者追捧的物件,是人們最為熟知的成功的初創公司。

可以說,同樣是“獨角獸”,在2015年卻處在不同的境遇中,甚至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UberAirbnb等第一集團在這一年中不斷壯大,但像估值近百億美元的Theranos,近期卻遭到涉嫌欺騙的質疑,Zenefits今年未能完成業績目標,45億美元的估值也岌岌可危,還有今年以來遭遇關閉辦公室、裁員、高管離職等一系列風波的Evernote,能否繼續停留在所謂“獨角獸”俱樂部中值得懷疑,因為其上一輪融資發生的日期已經是20143月。

紐約證券交易所主席Thomas W. Farley近期在談到初創公司上市的話題時便指出,需要將UberAirbnb等區別對待,它們的資金實力和業務規模,已經遠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初創公司。

除去第一集團的百億美元以上的估值以及徘徊在“獨角獸俱樂部”邊緣的初創公司,真正“靠譜”、前景可期的初創企業也是屈指可數,由此不難看出,初創公司的風險很大這一特徵沒有根本的改變,即便是已經躋身“獨角獸俱樂部”的成員,一旦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業績不能完成目標,也可能隨時面臨失敗甚至一切重歸於零。

上市期延長
2015年,矽谷創投環境總體保持了持續的熱度,創業專案的火熱和大量的資金催生了另一個明顯的現象:初創公司上市的時間被大大推遲。

根據CB Insights的資料顯示,其所跟蹤的190家科技初創型公司從風投和其他投資方處總共籌集了250億美元,這一數額大大超過在今年上市的科技公司從公開市場總共籌集的94億美元的資金額。今年以來,僅有28家科技公司上市,數量遠少於去年的62家。

其他一些市場報告也顯示,今年科技公司的IPO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數量最低的一年。

創業公司不缺錢,尤其是倍受外界追捧的估值超過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更是不愁資金問題,投資者爭相搶奪優質專案成了新常態。

但與此同時,另一個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前期投資者需要退出,只能通過被投企業上市或收購,對於估值已經極高的部分初創公司來說,被收購並不現實,因此只剩下上市這一條路,有分析指出,明年或將再次成為科技公司上市的“大年”,至少UberAirbnb等估值數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在明年上市基本上已沒有懸念。

保持非上市的好處包括不用披露資訊,可專注于公司長遠發展等,但對於部分初創公司來說,也並非保持非上市性質的時間越久越好,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公司Square的上市便是一個生動的教訓:由於前期估值過高,在上市前夜,Square不得不將上市發行價調低至此前發行價區間的最底端,按此計算其市值較上一輪融資時估值折價近50%

非公開市場的估值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目前多數初創公司的估值存在“虛高”的問題,一個月前,投資機構富達基金下調了其所投的多家初創公司的估值便反映了投資者對這方面的擔憂。

對於部分初創公司而言,不上市是最後一塊“遮羞布”,因為一旦上市,二級市場的公開信息和充沛的流動性和自由交易,將更加真實地反映其內在價值,或許這一市場價格和其前期估值想去甚遠。一個例子便是Dropbox,這家公司20141月份最後一輪融資完成後,估值達10億美元,而今年上市的另一家雲儲存公司Box,目前市值僅為17.3億美元,如果將兩者簡單比較,按照相同的市售率來計算,Dropbox的估值或僅為3億美元。

巨頭變得更強大
與初創公司境遇千差萬別相比,2015年對於很多巨頭型科技公司而言,是穩紮穩打,進一步擴大規模和行業地位的一年,蘋果、微軟、歌、Facebook等市值均連創新高,在各自領域的領先優勢仍在不斷擴大,市場地位依然牢不可破。

與此同時,可以明顯看出這些巨頭居安思危、積極求變的意識更為強烈,“不安全感”似乎在每一個巨頭身上都能感受到,蘋果儘管是智慧手機市場無可爭議的霸主,但今年也通過推出蘋果手錶向可穿戴設備領域進一步拓寬,另外有消息稱,蘋果也在積極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傳統軟體巨頭微軟在這一年中,向外界表達了更為強烈的進軍硬體領域的決心,其推出的高端二合一Surface Book以及最新一代Surface Pro,甚至樹立了筆記本研發生產行業的標杆,引領著下一代筆記本研發設計的思路。歌通過公司架構的重新調整,將業務線梳理的更加明確,無論從面向普通用戶的搜索、廣告、安卓系統業務,還是到距離市場較遠但前景巨大的生命科學和無人車的研究,一個更為強大的“谷歌帝國”在2015年已經逐漸成型。而“社交之王”Facebook,也並沒有舒舒服服地從其全球十幾億用戶身上坐享其成,而是在不斷探索新的領域和新的業務,對虛擬實境、無人機等領域的關注和投入,讓未來一個更為多元化的Facebook值得期待。2015年, 沒有一個巨頭倒下,相反,它們正在變得更加強大。

進入中國
2015年在矽谷地區,另一個熱門的話題是關於業務進入中國。今年以來,關於穀歌和Facebook要入華的消息不絕於耳,儘管目前外界還沒有確鑿的消息,但這兩家巨頭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國開展業務應該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有趣的是,這兩大巨頭對此的態度反應則完全不同,歌保持了低調,其創始人並不願意就此事太多表態,而是由旗下具體的業務部門來推進,目前最為確鑿的消息是歌商店將率先進入中國市場。而Facebook方面,其創始人祖克伯格多次訪華,無論是在西雅圖舉辦的中美互聯網峰會上與習近平主席直接用中文對話,還是多次赴清華大學用中文演講,都極大的表達了Facebook想要進入中國開展業務的積極姿態,但至少目前關於Facebook入華還沒有確鑿的消息。

對於兩家“超級獨角獸”UberAirbnb而言,前者已經先人一步,進入中國市場並佔據了重要的市場地位,但在滴滴快的的本土強有力競爭者面前,Uber在國內的日子並不好過,依靠補貼維持市場份額的能否在長時間持續、未來能否留住用戶存在大大的問號,而Airbnb在今年也向外界明確傳達了想要入華的強烈信號,通過紅杉和寬頻資本,Airbnb希望通過這兩位“領航者”將Airbnb的業務在中國進一步擴展開來。

對於任何公司而言,中國市場無疑是巨大而充滿機會的,但無數前人的經驗也表明,“水土不服”的問題一直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兩年的Linkedin正在摸索的一套推廣兩種產品,進行“當地語系化”業務的思路,目前來看並沒有收到太好的成效。

除了市場環境的不同,來自矽谷的公司進入中國開展業務,都不可避免地要碰到一些相關政策法規方面的問題,

智慧穿戴設備風口未來臨
2015年伊始,智慧硬體概念曾被炒的火熱,被普遍認為是智慧手機時代後的下一輪“風口”,大到英特爾高通、蘋果、谷歌等巨頭,小到不計其數的智慧硬體創業公司,似乎全行業都在積極推動這一領域,然而一年過去,人們所期盼的“風口”並沒有起來,這一領域依然不溫不火,蘋果發佈Apple Watch後,雖然一段時間內帶領起一股智慧可穿戴設備的風潮,但蘋果至今未公佈蘋果手錶的銷量,或許反映出銷量可能並未及預期。

可穿戴設備沒能火起來,業界缺乏統一標準可能是原因之一。目前,各大廠商都在力推各自的生態系統,而這一系統的建立還遠未完成,此外,市場對智慧硬體設備的接受度低也是另一大重要原因。目前,功能強大的智慧手機幾乎已經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的所有需要,智慧硬體還遠未到替代智慧手機的地步,至多只能作為圍繞智慧手機生態圈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

此外,虛擬實境領域存在相似的問題,從去年開始,關於虛擬實境的關注度開始不斷上升,以微軟、Facebook等巨頭引領的虛擬實境研發讓該領域的前景可期,但在經歷完2015年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虛擬實境距離消費者還是太遠,無論是技術的成熟度、相關內容的豐富度等,都遠未達到投向市場的標準,Facebook和微軟的虛擬實境或增強現實設備,僅僅在開發者大會上亮相過幾次,對外依然是半公開狀態,而另一家堪稱最神秘的VR公司Magic Leap時不時放出一些酷炫的VR視頻,但除此之外,沒有人知道他們目前的研發進展如何。

關於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也在面臨技術、法律法規、市場接受度等諸多方面的挑戰,從消費者角度看,對於無人車的態度大多是觀望、好奇,所以不難理解為何近期的一則“谷歌無人車由於車速過慢被員警叫停”的新聞甚至成了社會新聞或娛樂新聞,無人車要真正投入市場,進入普通用戶的家中或許依然很遙遠。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