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是什麼讓日本消費電子消失在我們眼前?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

是什么让日本消费电子消失在我们眼前?

曾幾何時,消費電子市場統統被“洋貨”佔據。尤其是日本品牌消費電子,更是貫穿了兩三代人的記憶。索尼Walkman/遊戲機/耳機/手機電視、松下洗衣機/電視/電池、夏普彩電等,當初都是人們炫耀的“資本”。但到現在,日本品牌消費電子卻消失在我們眼前。不僅各大賣場難覓蹤影,就連無所不包的電商平臺上,其銷售量也低迷不振。

曾經大獲成功的日本品牌消費電子,就這樣從我們的生活中逝去,只留存於我們的記憶中。而它們的消失,是內外多重原因構成的。既有日本消費電子廠商自身不思進取、內部爭鬥嚴重、反應遲滯的原因,也與快速變遷、進化的大趨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利潤走低:做產品不如吃專利
在什麼值得買這一推薦優惠商品的網站上,索尼、夏普彩電等成為頻繁出現的主角。堪與國產彩電媲美的價格,讓其一度成為關注熱門。但在這背後,卻凸顯出日本品牌消費電子的無力。利潤持續走低,成為當下日本品牌消費電子的罩門。

以最受關注的智慧手機為例,2015財年第一季財報顯示,索尼行動通訊業務的銷售收入為2805億日元,同比下降16.3%。同時營業虧損229億日元。而HIS Technology提供的資料顯示,索尼手機的出貨量每一季都在下降,今年第二季全球市佔率大概僅有2.5%,比第一季降低0.2%。營收、利潤的雙雙下降,讓日本消費電子品牌不堪重負。

相比做產品出力不討好,日本消費電子品牌當下似乎更喜歡靠專利攫取利潤。有的是依賴專利授權創收,有的甚至是直接出售專利彌補公司運營的虧損。索尼就是依靠不斷的專利授權,來創造收入。而在去年,聯想正式購買NEC在全球多個國家申請的逾3800項專利組合,涵蓋大量3G/LTE行動技術和標準。

今年11月底,正在實施經營重組的夏普,就被爆出將加強向中國和印度提供液晶專利和技術的消息。其中,中國方面,京東方科技集團等成為候補企業,預計夏普將獲得數億日元的收入。印度方面,夏普也已開始討論以70億日元左右的價格,向印度企業Sterlite Technologies提供用於電視的大型液晶屏的生產技術。可見,產品利潤的走低,讓日本消費電子品牌對專利的依賴性更強,後者也成為前者手中的賺錢“法寶”。

產品更新太快:擅長做技術不如做行銷
立石泰則所著的《死於技術:索尼衰亡》一書中就提到,技術是索尼成名立萬的根本。但最後,索尼的衰亡也是過度依賴於技術。長久以來,日本消費電子品牌都癡迷於技術的提升,迷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則。但在當下,消費電子產品更新反覆運算速度加快,技術的“超進化”被置於一旁。只要保持足夠的表面噱頭,就能夠吸引到消費者的關注。真正隱藏於產品內部的技術創新,反而容易被忽略。

尤其是在中國,擅長做技術真的不如做行銷。小米、魅族、樂視等消費電子品牌的強勢,都與行銷層面的多元化舉措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在中國,很少看到日本消費電子品牌的花樣行銷。還只是在做高大上的電視、網路廣告,根本沒有接地氣。在“得屌絲者得天下”的現在,日本消費電子品牌的發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全球行動網路大潮的來臨,讓傳統硬體製造的優勢快速衰弱,日本消費電子品牌賴以生存的基礎已然不復存在。雪上加霜的是,日本消費電子品牌對智慧化的創新又不敏感,對銷售、行銷策略的調整不夠靈活,最終讓其敗給中國消費電子品牌。

整合風險太高、難度太大:產業鏈出現更多分支 技術替代性更多
日本消費電子品牌也早就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危機,也曾做出諸多舉措,卻都沒能真正挽救自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品牌滑向無底深淵。究其原因,在於整合的風險太高、難度太大。而風險和難度不僅來自於產業鏈層面,也來自人事層面。

比如《死於技術:索尼衰亡啟示》一書中就有很形象的一段話:“公司的組織結構確實是在不停地變化,但這對我們的日常工作沒有什麼特別的影響。即使(所屬)的組織名稱變了,工作地點和是和從前一樣,沒有什麼大的變化。不管是叫eHQGH,還是電子HQ,跟我們都沒關係。”這裡說的是索尼為革新做出的多種改變,卻被中低層職員無視的情況。日本消費電子品牌此前採用的終身制,磨滅了絕大多數人的激情,產生了極大的惰性,整合之路頗為艱難。

從產業鏈層面看,產業鏈快速下沉、細分化是不爭的事實。越來越多個性化分支產品的出現,讓習慣集中化研發、生產的日本消費電子品牌難以跟上形勢。再加上越來越多的技術被後來者替代,讓日本消費電子品牌深陷泥淖無法自拔。

如果日本消費電子品牌自己都不想著對症下藥,誰又能救它們呢?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