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物聯網智慧家居無線解決方案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家居智慧化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家庭人口結構,以及資訊技術的的發展變化,人們對家居環境的安全性、舒適性、效率性、透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越來越多的家庭要求家居產品,不僅要具備簡單的智慧,更要求整個系統在功能擴展、外延以及服務方面能夠做到簡單、方便、輕鬆、安全。很顯然,我們的家居生活需要改變。

  

物聯網智慧家居與傳統智慧家居的區別
傳統意義上一般都認為智慧家居是帶來生活品質的提升,其實物聯網型智慧家居正在改變這些觀點,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實用、方便、易整合。每一個家庭中都存在著各種電器,不管是號稱智慧的冰箱、空調還是傳統的電燈、電視一直以來由於標準不一都是獨立工作的,從系統的角度來看,他們都是零碎的、混亂的、無序的,並不是一個有機的、可組織的整體,作為家庭的主人面對這些雜亂無章的電器其消耗的時間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成本通常都是很高的並且是非必要的。
  
無線物聯網技術的出現,給傳統的智慧電器、智慧家居帶來了新的產業機會,通過它可以將家中的各種電器,通過無線方式非常方便地有機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從而可以實現無縫感知並完整管理。這種以前無法想像並深具挑戰性的應用,今天一旦使用無線物聯網技術連接,就會變得輕鬆、方便並且非常有趣。

這些應用並不僅僅是生活品質的提高,更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現代家庭的一種最基本需求。相比物聯網智慧家居,傳統的智慧家居不易擴展,靈活性低,相容性差,升級成本昂貴,維護成本高。

www.digitimes.com.tw
  
各種無線智慧家居對比分析
常用智慧家居技術介紹及比較,雖然智慧家居的概念很早就出現,市場需求也一直存在,但長期以來智慧家居的發展,由於受制於相關技術的突破,一直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應用普及。目前市場存在的智慧家居技術介紹如下:
   
有線方式
這種方式所有的控制信號,必須通過有線方式連接,控制器端的信號線更是多得嚇人,一但遇到問題排查也相當困難。有線方式缺點非常突出,佈線繁雜、工作量大、成本高、維護困難、不易組網、擴展性差。這些缺點最終導致有線方式的智慧家居只停留在小規模試點階段,無法大規模快速推廣。
www.naipo.com
   
www.sensorsmag.com
(3S Market : 對於無線的說詞,存在許多的不一致↑)

無線方式
用於智慧家居的無線系統需要滿足幾個特性:低功耗、穩定、易於擴展組網;至於傳送速率,顯然不是此類應用的重點。目前幾種可用於智慧家居的無線方式:
www.iot.idv.tw
wsnblog.com
  
藍牙:是一種支援設備短距離通信(一般10m內)的無線電技術。能在包括行動電話、PDA、無線耳機、筆記型電腦、相關外設等眾多設備之間,進行無線資訊交換。但這種技術通訊距離太短,同時屬於點對點通訊方式,對於智慧家居的要求來說根本不適用。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藍牙最近推出了4.0標準,這種新標準採用了低功耗設計,通訊距離也達到2.4G無線信號的範圍,但其缺陷依然明顯,安全性、組網能力和抗干擾能力不夠,更沒有網路自愈功能。藍牙的洩密事件非常普遍,新標準的組網規模一般不能超過300個,同時藍牙很容易被干擾。
  
WiFi其實就是IEEE802.11b的別稱,是由一個名為無線乙太網相容聯盟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WECA)的組織所發佈的業界術語,中文譯為無線相容認證。它是一種短程無線傳輸技術,能夠在數百米範圍內,支援網路接入的無線電信號。

它的最大特點就是方便人們隨時隨地接入網路。但對於智慧家居應用來說,缺點卻很明顯,功耗高、組網能力差、安全性低。所以WiFi雖然非常普及,但在智慧家居的應用中,只是起到輔助補充的作用。
  
315M/433M這些無線射頻技術廣泛運用在車輛監控、遙控、遙測、小型無線網路、工業資料獲取系統、無線標籤、身份辨識、非接觸RF等場所,也有廠商將其引入智慧家居系統,但由於其抗干擾能力弱,組網不便,可靠性一般,標準混亂,安全性很低,在智慧家居中的應用效果差強人意,乏善可陳,最終被主流廠商拋棄。
  
ZigBeeZigbee的基礎是IEEE802.15。但IEEE僅處理低級MAC層和實體層協議,因此Zigbee聯盟擴展了IEEE,對其網路層協定和API進行了標準化。

ZigBee是一種新興的近程、低速率、低功耗的無線網路技術,主要用於近距離無線連接。具有低複雜度、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自組網、高可靠、高安全的特點。主要適合應用於自動控制和遠端控制等領域,可以嵌入各種設備。簡而言之,ZigBee就是一種便宜的、低功耗、自組網的近程無線通訊技術。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