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這些太陽能綠色房屋可實現「零」能源使用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騰訊數碼 米可

这些太阳能绿色房屋可实现“零”能源使用
   
想要看看當今世界上最具藝術感的太陽能小屋設計嗎?最近在美國南加州舉辦的Solar Decathlon比賽,由美國能源部開始挑選來自世界各地學生們設計的高效太陽能小屋。

這些看起來非常小巧、但是充滿了高科技的房屋被學生們設計成價格低廉、並且將太陽能資源充分利用的小窩。無論是舒適的室內佈局、溫度控制、24小時熱水以及家用電器,一切都通過太陽能供電。

總之,這些參賽的所有太陽能房屋都將盡可能減少能源消耗,甚至有些乾脆達到了能源使用。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讓人難以置信的參賽作品吧。

可承受颶風的移動房屋
这些太阳能绿色房屋可实现“零”能源使用

這個來自於Stevens理工學院的房子被命名為SURE HOUSE,獲得了本屆大賽的冠軍,並且當之無愧。這個太陽能房屋可以承受颶風和暴雨,它的設計靈感來自於2012年發生在紐約和新澤西州的桑迪颶風。

SURE HOUSE可以看成是一幢完美的海濱別墅,防區的牆壁由高強度玻璃元件,並且還擁有可以讓房屋漂浮起來的戶外甲板。同時SURE HOUSE還有防禦風暴的本領,整個房屋由密閉的防水符合材料製成,只要關閉外側的百葉窗就可以防止暴雨侵襲。

SURE HOUSE在加州展示完畢後,將會被運送到東海岸作為社區服務和資訊中心使用。

疊加太陽能電池板的多層房屋
这些太阳能绿色房屋可实现“零”能源使用

這個名叫DURAhome的房屋秉承了可持續能源與彈性設計,並且具備了一定的抗災害能力。從名字我們就看出了它的公用,代表了個性化、彈性和適應性。這個智慧和時髦的房屋來自於紐約城市大學的技術和設計學院。

它的高度可以從25英尺到100英尺,並且採用100%模組化的設計,這意味著DURAhome將來可以被疊加成多層的太陽能住宅。

可郵寄的拼裝房屋
这些太阳能绿色房屋可实现“零”能源使用

如果你想將自己的房子在全世界各地寄來寄去,就像電子郵件一樣,那麼來自Clemson大学的Indigo Pine就可以説明你完成目標。這個房子的所有材料都可以通過線上購買,然後房主像玩遊戲一樣將房子組裝完畢。

這樣可以減少使用當地更貴的材料。這所房子的靈感來自於Southern500CNC膠合板組裝的醫院,而太陽能電池板則通過家用不銹鋼穩定帶固定在房頂。

防風暴的瓷磚房
这些太阳能绿色房屋可实现“零”能源使用

來自Crowder學院和Drury大學的這個作品帶來了不一樣的風格。這個名叫ShelteR3(避難立方)的矩形房屋外面佈滿了多彩的瓷磚,可以防止密蘇里州、堪薩斯州的暴風,以及被暴風卷起的瓦礫殘片。ShelteR3不僅結構穩定,同時沒有屋簷和屋角設計,並且房頂安裝了36塊太陽能電池板,用來為家中的取暖和照明提供能源。

可以種菜的房屋
这些太阳能绿色房屋可实现“零”能源使用

如果你想要在自己家裡種水果和蔬菜,那麼這個名叫Growlarium的房子可以為你提供通過太陽能功能的暖房。

整個房屋採用了被動式的設計,可以模擬自然的環境變化。並且通過封閉的絕緣結構,利用高效且可以滑動的玻璃門最大化的利用日光效應,較少冬天的熱負荷,在320平方英尺的溫室內種植新鮮蔬菜。

灑水冷卻屋頂房屋
这些太阳能绿色房屋可实现“零”能源使用

無論是加熱還是製冷,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大自然的力量其實可以讓這一切變得更簡單。加州大學Davis分校的農科學生團隊創建了這個具有革命性的房屋,利用屋頂的灑水裝置給室內降溫。

如果在乾旱地區水源比較匱乏,那麼還可以使用溶膠過濾和液體泵來不斷循環冷凍水來輻射到樓板降溫,同時有助於在白天保持室內的冷卻。

太陽能可回收集裝箱房屋
这些太阳能绿色房屋可实现“零”能源使用

循環利用是最環保的方式之一,而集裝箱設計也開始越來越受歡迎。這款名叫Nest Home的參賽作品就是由三個集裝箱改造而成,並且外面包裹了木材。

同時,Nest Home還提供了一系列綠色環保特性,包括循環水、高效照明、水栽培花園和24小時太陽能電池板為房屋和停車場的電動汽車充電。

來源:engadget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