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Siri、Cortana 和 Google Now,秘書與秘書還是有區別的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ifanr 

Siri、Cortana 和 Google Now,秘书与秘书还是有区别的

在智慧手機之前,出現過一類數碼產品,PDA,全稱是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也就是個人數位助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在當時,無論是產品形態還是功能都不甚完善,即便是原始時代的智能手機,也很難配得上 PDA 的名號,直到 SiriCortana Google Now 登陸到智慧手機平臺,才在一定程度上擔負起了助理的工作。

幾年的發展之後,我們對於她們的存在越來越習以為常,雖然其博出位元的方式還是以插科打諢為主,但已經很少人去質疑其存在的合理性了。與此同時,這三大類產品的發展思路也慢慢出現了分化。Search Engine Land 就對比分析了 SiriCortana Google Now 預測使用者需求的方式。

雲端儲存 vs. 本機存放區
對於所有的數位助理而言,她們都需要對於使用者資料和使用者行為建檔。其中一些會把檔案存在雲端,即便是更換不同的設備仍舊能夠獲得相同的體驗。Google Now Cortana 就屬於這一類。

而另外一類數位助理則會把文檔存在本地,是以單台設備為單位,而不是以使用者 ID ,這樣在手機、平板電腦、筆電之間獲得的推薦、預測可能就會存在差異。蘋果的 Siri 就屬於這一類。

更詳細一點來講,Google Now 屬於完全雲端的服務。你在所有設備、所有平臺上與 Google 發生的交互資料,PCMacAndroidiOS 設備,這些都會匯入到雲端的個人檔案中,然後在所有設備和平臺上給使用者提供統一、無縫的推薦和預測。

Cortona 也屬於雲端服務,使用者能夠獲得和 Google Now 相近的無縫化體驗。而之所以說相近,是因為 Cortana 有時也會調用一些非雲端的資料來源。
在以安全著稱的 iOS 上(什麼,你說 XcodeGhost 事件?……),Siri 是一種基於設備的服務。她在 iPhone 上習得的內容並不會應用到你的 iPad 上,尤其是很多預測資訊是根據地理位置生成的。更大的麻煩在於,當你更換到新的設備上,比如從 iPhone 6 換到 iPhone 6s,如果不使用之前設備的備份,你需要重新調教”Siri

代價是放棄一部分隱私,如果不是全部的話
在各自的官方頁面上,SiriCortana Google Now 都對服務中要用到的使用者資料進行了說明。雖然免責文檔長短不一祥略不同,但似乎都有含混其詞的地方:

蘋果表示並不會挖掘使用者的郵件資料用於廣告推送,卻並沒有說明郵件其實是 Siri 的資料來源之一;

Google Now 的用戶隱私條款分散在 Google iOS 應用頁面 Android 文檔中;
Cortona 的隱私條款只有簡單的 QA 文檔,缺乏足夠多的細節。

根據 Search Engine Land 的梳理SiriCortana Google Now 使用到的使用者資料主要包括郵件、搜索、流覽器、日曆和新聞、位置、協力廠商 app 資料。

digital-assistants-infographic

郵件
郵件是進行推薦預測的重要資料來源。其中 Google Now 對於郵件資料的挖掘力度最大,會在雲端對郵件進行掃描,檢測航班、包裹跟蹤碼等資訊,然後生成推薦,幾乎不需要使用者的主動干預。前提是你擁有 Gmail 帳戶並且允許 Google Now 使用郵件資料,要不然所能獲得的服務就會非常有限了。

Cortona 對郵件資料的使用會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只會讀取 Windows 設備上郵件 app 中的資訊,如果在未讀郵件推送到 app 之前,你已經在網頁端或者是其他郵件用戶端閱讀了的話,Cortana 則會忽視掉這一消息。而在 Android 版本上,Cortana 並沒有讀取郵件資訊的許可權。

Siri 同樣不會放過郵件資料。比如說如果郵件中出現了邀請資訊,這項內容就會被添加到日曆,之後會生成一份提醒事項,而且可以計入交通資訊。再比如,你收到了一個陌生的來電,而這個號碼在郵件中出現過,可能是末尾的簽名資訊,那麼這份資料就會用來匹配呼入的來電。

除了對郵件資訊的使用程度和用途有所差異外,三者都可以使用協力廠商郵件的資訊,前提是需要把相應的帳號添加到 GmailWindows MailApple Mail 中。

搜索和流覽器
對於 Google Now 來說,只要用戶在同一個帳號下進行的檢索,無論是 Chrome 流覽器,還是 Google 搜索 app,或者是其他途徑進行過搜索,這些歷史資料均可以被調用。

Cortona 使用搜索資料的方式和 Google Now 類似,無論是何種平臺,只要登陸了 Bing 搜索都能夠被記錄並且用來進行資訊推薦。

Search Engine Land 表示 Siri 並不會使用到搜索資料,這也就限制了她的功能和資訊推薦的範圍。這似乎也更符合對於個人隱私敏感的用戶的需求。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在 iOS 9 中,Siri Spotlight(全域搜索)的功能都有所加強,但與搜尋引擎的歷史資料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另外對於流覽器資料的使用上,三者的資料來源和使用方式和搜索資料相差無幾。一旦登陸 Chrome 流覽器,無論是哪種途徑,Google Now 都會調用歷史資料。Cortana 也會調用歷史紀錄,但僅僅局限於剛剛發佈的 Edge 流覽器,所以固守著 IE 的話,你的 Cortana 並不會變得更懂你。蘋果的 Siri 在這方面一如既往地克制,完全不使用流覽器中的歷史紀錄。

日曆和新聞
早在助理這項工作數位化之前,日曆就已經是一個很好用的資料來源。Google Now 怎麼可能放過這麼好的一個資源,她會利用不同平臺上的 Google Calendar 的資料,使用者從其他日曆倒入進來的資料也不例外。

Cortana 調用的自然是 Windows 平臺的 Calendar 應用,也支援從其他日曆倒入資料,但是也僅僅支援 Windows 平臺。如果你使用的是 Android 版的 Cortana,那麼日曆中的資料就形同虛設了。

Siri 使用日曆資料的方式和 Cortana 類似,會調取本平臺上的日曆,也可以使用從其他管道導入的資料。雖然前面講過 Siri 是以單台設備為單位提供預測的,但是在日曆行程這一項是支援雲端同步的,比如說在 iPhone 上生成一個提醒事項後,同一個 Apple ID 下,iPad 上會出現同樣的提醒。

在新聞上,Google Now 的推薦依據最豐富,除了 Google News 之外,還包括與之相關的 app,以及搜索歷史紀錄。這也使得 Google Now 的新聞推薦是話題性最廣的一個。Cortana 會根據使用者在 Cortana Notebook 所選擇的內容進行推薦,Siri 的依據則是用戶在 Apple News 中的訂閱。

Apple iPhone 6s iOS 9

位置
基於位置的推薦是這類智慧助理中比較常見,而且也很實用的功能。三大工具都針對地理位置資訊進行了專門的設計,以區分用戶的工作和住處,然後提供交通、美食等 LBS 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

Search Engine Land 的作者在使用的過程中去冰島旅遊,Google Now 就適時地展示了匯率、周邊景點以及一段問候語。它的資料來源依舊是所有登陸過 Google 帳戶的設備,可以是流覽器、Android 手機,也可以是 iOS 端的 Google Search 應用。這也意味著 Google Now 比其他秘書更瞭解你。如果擔心隱私問題,你也可以關閉位置共用選項。

Cortana 會使用 Cortana 本身紀錄的位置資訊,也會使用所有來自 Windows 設備的位置資料,而且她對於位置資料的需求是強制性的,微軟並沒有提供關閉按鈕。

在這一項中,Siri 的獨特之處在於她僅僅會使用本機記錄下的位置資訊,但並不會把這些資料同步到雲端,這就意味著,你常年在家裡撂荒的 iPad 是不會知道你帶著 iPhone 去哪裡撒野了。

協力廠商應用
Google Now 對協力廠商應用的調用是最成熟,也已經形成了一套機制;Siri 則會預測你可能要使用的 app,比如插入耳機後,她會推薦你繼續收聽上一次的曲目,可能是 Apple Music 中的音樂,也有可能是一段 podcast;而在目前來看,Cortana 在這一方面幾乎無所作為。

都是秘書,你喜歡哪一個
Google Now 在中國市場殘廢這事兒先不說。整體看下來,Google Now 無疑是最成熟的一個,推薦和預測的資訊來源最豐富,但也是要求使用者貢獻資料最多的一個;Cortana 是除了 Google Now 之外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目前也登陸了 Android 平臺,只是不要指望她像後者那樣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對於蘋果用戶來講並沒有更多的選擇,Siri 就是唯一,在不同設備間無法同步,好處是對隱私資料的調用並不是如此頻繁和深入。

題圖來自:123RF 插圖來自:Search Engine Land
本文編譯自:Search Engine Land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