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決戰第四螢幕 車載系統深度解讀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上午11:29:00

騰訊 刘琦

决战第四屏 车载系统深度解读

蘋果發佈CarPlay之前,科技媒體尚未對車載系統提起興趣。但事實上,最早佈局車載系統的,是PC系統產業的壟斷者微軟。在1995年,微軟洞察到汽車平臺的價值,推出了Windows Auto項目。

歷經十幾年的演進,這個計畫已經成長為了Windows Embedded Automotive,其中最著名的應用案例,就是福特汽車的SYNC系統。而在此期間,車載系統也進行了反覆運算升級,形成了三大陣營。

本文,我們來瞭解行動的第四螢幕——汽車中控系統。從最原始的單片機邏輯電路,到如今特斯拉複雜的17英寸大螢幕,車載系統借助電腦革命的勢頭,也完成了自己的涅槃。先從車載系統的底層說起。

上文提及的Windows Auto,本身並不是一個車載系統,它只是專門為汽車平臺設計的一個嵌入式系統的底層系統。通俗的理解,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個通用解決方案,具備各種基本的計算能力與資料埠。

但在此之上,汽車廠商,比如福特,要聯合微軟針對自家的車型做個性化的定制。所以,你看到很多車載系統千差萬別,但可能用的都是Windows的嵌入式底層。除了福特的SYNC系統外,起亞的UVO、現代的Blue&Me用的也是微軟的底層。

但是,Windows嵌入式系統的穩定性、可塑性以及拓展功能,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逐步呈現出被時代淘汰的趨勢。最明顯的例子是,福特打算今後把SYNC系統從微軟遷往QNX

QNX,這是黑莓旗下的一款嵌入式系統。熟悉黑莓手機的讀者都知道,黑莓手機的系統BB10就是基於QNX構建的。而同樣,這個靈活的系統也在汽車領域佔據較大的分量。事實上,QNX目前已經超越微軟,成為了全球市場份額最大的車載系統底層,佔比超過50%

據市場調研機構ABI的資料,QNX與微軟共同佔據車載系統80%以上市佔率,這意味著微軟的市佔率30%左右。由於起步較早,微軟在汽車產業鏈中關係深厚、業務穩固,所以即便Windows Auto面臨眾多替代品,但還是佔據第二名的位置。

目前,寶馬的ConnectedDrive、奧迪的MMI、賓士的COMMAND系統,均是基於QNX打造的。可以說,基本上大部分主流豪華車的車載系統,都是由QNX提供的嵌入式底層。法拉利這樣的超跑也不例外(由馬瑞利供應車機)。

决战第四屏 车载系统深度解读

第三名呢?佔據大約20%市佔率的,是Linux系統。對於Linux系統在汽車平臺的普及,偉大而光榮的GENIVI聯盟功不可沒。GENIVI由寶馬、通用、雪鐵龍等整車廠,英特爾,以及德爾福、馬瑞利、偉世通等零部件企業共同發起,旨在推動開源車載系統的普及。

借助這個組織,Linux Foundation——Linux系統的主要推動者,迅速在汽車領域找到推銷管道。作為一款絕佳的開源軟體,Linux自然成為GENIVI的推廣目標。目前,富豪的Sensus系統用的便是Linux底層。

值得一提的,特斯拉的17英寸大螢幕採用的也是Linux系統。這裡用的不是底層,而是一個完整的桌上出版Linux,與Linux Foundation推出的Automotive Grade Linux不是一回事。而且,特斯拉的這個Linux版本其實就是Ubuntu,只不過重新設計了UI,並針對汽車的CAN匯流排系統做了特別開發。

除了Windows AutoQNXLinux這三大陣營外,Android系統在汽車領域也有一定的存在。採用Android作為車載系統最顯著的例子,是雷諾推出的R-Link系統。除此之外,整車廠直接採用Android系統做車機的案例很少有考證。

决战第四屏 车载系统深度解读

當然,在中國市場,博泰為上汽旗下車型、雪鐵龍DS Connect提供的前裝車機,用的也是基於Android開發的系統。但無論怎樣,Android在整車廠的眼中還是不受重視,原因是Google並未針對汽車推出專門的車規版Android,這意味著Android系統放進車內,其安全性、穩定性以及易用性,很難比得過QNX等平臺搭建的產品。

以上所述均指前裝市場,而在後裝市場情況則截然不同。我們以中國為例,目前市場上盛行的後裝車機,其預裝系統主要有AndroidWinCE兩種。前者的價格較高,一般在2000~5000元這個區間,而後者大多數都在1000元或以下。

WinCE是最早盛行的車機系統,其前後端方案已經比較成熟,成本也可以控制得很低,並且應用程式足以滿足基本使用。對於對使用者體驗或介面樣式沒有挑剔要求的車主來說,這種車機性價比很高。

Android車機則是隨著Android手機的普及興起的。說白了,一個Android車機,其實就是一個Android平板橫著放。針對汽車場景簡單設計一個“老年版”的介面,然後其他各部分都跟一個平板如出一轍。

這些後裝車機,也具備一定的娛樂資訊功能,通常以導航、音樂、倒車影像、藍牙為主要賣點。但跟前裝車機最核心的區別,是後裝車機只是一個獨立的附屬,並沒有融合到整個汽車的局域網中。

所謂的“局域網”,也就是指的汽車CAN匯流排系統。舉個例子,比如你可以通過車機控制車窗升降,一般的後裝車機是做不到這一點的。而前裝車機,由於有整車廠直接設計,所以其作業系統直接可以與車載CAN匯流排對話。

CAN匯流排的一個介面會把資訊匯出到車機上,這樣用戶在車機上就可以對車輛進行一個控制。如果具備通信模組,那還可以用手機進行遠端控制。後裝車機由於缺乏整車廠的技術支援,而且CAN匯流排本身作為一種重頭技術,其破解與反向控制具備一定的難度與風險,在安裝時更是要破線、並線,改變原車的匯流排結構。所以,絕大多數的後裝車機只提供簡單的娛樂資訊功能。

另外,車輛的一些特色設計也只能由前裝車機來實現。比如,寶馬的iDrive系統可以調整車輛的轉向比,這就要求車載系統與硬體調控有一定的聯通與配合。再比如,豐田普銳斯的車載系統,可以查看電池的的能量回收情況,這要求前裝車機從電池BMS中讀取一些核心資料並呈現在車載螢幕上。

决战第四屏 车载系统深度解读

最後我們說下CarPlayAndroid AutoCarLife與車載系統的區別。簡單地說,這三項技術並不是車載系統,而是一個建立在車機/手機通訊基礎上的複雜的多功能模組。你看到的並不是汽車版的iOS,而只是車機系統裡“隱藏”的一個套裝軟體。

它們的核心功能,是讓車機與手機之間建立通訊,然後啟動車機系統內置的一個UI介面。這個介面本身不是一個獨立的App,它的資料處理來自於手機端。以CarPlay為例,蘋果首先通過獨家的IAP2技術,連接手機與車機,實現資料雙向互通。

然後,iOS系統中的CarPlay功能,啟動了車載系統端預置的、具備iOS介面風格的一個套裝軟體,從而可以在車機螢幕上看到iOS風格的內容。這個車機上的介面所顯示的內容,來自手機端對應應用(比如簡訊)的資料運算。

所以,CarPlay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映射技術,它具備一定的複雜性。目前,支援CarPlay的車載系統,清一色都是基於QNX構建的。這是因為在CarPlay的研發過程中,黑莓為蘋果提供的獨家的技術支援。

Android AutoCarLifeMirrorLink,也都是基於類似原理實現的一項“高級映射”技術而已,本身並非車載系統,但也並非是簡單的畫面投射。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