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巨頭雲端之戰如火如荼,傳統 IDC 消亡之後的雲端服務如何破局?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3S Market一篇典型的中國思維,如果你不知道,你如何面對未來的國際化網路競爭與應用?

來源:鈦媒體作者:蟲二 

 

雲端運算的概念雖然誕生多年,但從雲端回歸人間卻頗有一番滄桑,當年甲骨文的Larry Ellison沒少在Youtobe上吐槽雲端運算:這種白癡行為什麼時候會停止?這不過是一時興起的時尚潮流,是瘋狂的事情。

而四年之後,這位矽谷最老的花花公子也不得不宣佈向雲端策略進軍了。到今天,甲骨文雲端已經是涵蓋SaaSPaaSDaaSIaaS的產品組合,每天支援6200萬使用者和230億項交易,擁有19個資料中心和400PB級儲存的巨無霸。


洶湧的網路創業潮為雲端服務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需求,如今,雲端之戰正在兩個戰場同時打響,公有雲市場飛速成長,私有雲市場備受關注。在傳統IDC消亡之際,如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新興的阿里雲等巨頭,都在搭建雲端的生態系統,這個未來的萬億市場正在極速進化。

AWS的高處不勝寒
雲端運算是一個需要持續投入的高利潤產品,當年Jeff Bezos打造亞馬遜的雲端服務平臺AWS時,他關心的不過是,如何在低谷時出售多餘的雲端運算能力,然而由此誕生的卻是亞馬遜利潤最多的產品,以致於每次亞馬遜的高層會議,都在強調對雲端業務的追加投入。


如今的AWS不僅即將超越零售成為亞馬遜最大的業務,還是營收增長最快的業務。AWS快速建立資料中心的能力降低了創業公司的試錯成本,使得後者可以不必擔心服務端的供給能力,大膽創新,勇於試驗,事實上雲端儲存和雲端運算只是AWS多達40種服務中的兩項而已。不過,握有三分之一市場佔有率,貴為全球最大公有雲的AWS並非沒有隱憂,它不但在全世界面臨微軟、IBM、谷歌等老對手的競爭,在新興市場還受到阿里雲、騰訊雲、等中國對手的強烈挑戰。

決定價格的是市場而非成本
雲端服務的贏利能力取決於規模,服務的客戶越多分攤的成本越低,這一向是亞馬遜AWS的致勝之道,但它進入中國的時間雖早,迄今卻未獲IDC電信增值業務牌照,只能提供有限的預覽帳號,不可避免的遭到中國同行的全力反攻。

阿里雲的MAP計畫正把互聯網+的理念推向全世界,矽谷和杜拜的資料中心已經建立,阿里雲在不斷提升國際市場服務能力的同時,還祭出了電商屢試不爽的價格戰手段,今年2月,阿里雲的開放儲存服務一次就降價66%CDN的價格也在不斷下調,雲端儲存的價格已經下探到硬碟的區間了。

263轉型而來的中國首都線上,也正從傳統IDC模式,快速切入公有雲市場,建立全球分散式一體化雲端平台,通過在全球14個城市設立機房,著重解決出中國鏈路品質,改善和提升從中國本的到外國的網路速度,這一直是中國外貿企業運維人員的痛點。

雲端服務提供者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包括谷歌在內都不惜壓縮利潤爭奪原屬於AWS的市場,中國業者更是精於此道,未來雲端服務商的贏利能力,取決於在複雜的網路架構,和快速多變的需求的雙重壓力下,確保快速部署和安全穩定的應變能力。

創業時代的猶疑與不捨
在中國的網路創業峰會上,總少了各家雲端服務商的身影,AWS把自己描繪成創業公司的天然盟友,但中國的公有雲市場已經是一個草莽江湖,競爭激烈,前路坎坷。


AWS的最大瓶頸是在中國缺乏有背景、有實力的合作夥伴,雖然它在北京、上海和重慶都有孵化器,並有技術支援,但有限的落地服務能力,限制了它與當地語系化對手的競爭能力,通過電商平台,早已與中小企業建立千絲萬縷聯繫的阿里雲,顯然在這方面更具優勢。

其次,AWS雖然一再強調國際化背景和技術優勢,但中小企業雲服務的關鍵字仍然是價格,僅從價格來說,阿里雲和首都線上都要大大低於AWS,首都線上的價格甚至只有AWS的三分之一,從中國到美國的鏈路品質,也要好於AWS的預覽帳號。

最後是服務,AWS在中國不具備協調運營商,獲取廉價頻寬的能力,也不會共用全球雲平台的全套技術,更不可能引入那些著名的輔助性管理和監測工具,它如何服務中國的創業公司?這既有違AWS入華的初衷,也不利於與阿里雲等中國雲平台的競爭。

安全是過程也是目的
當形象好到爆,乖如鄰家女的Jennifer Lawrence的豔照遭到無情曝光時,受打擊的不僅是好萊塢玉女的清純形象,還有使用者對蘋果雲端儲存服務iCloud的信心。在駭客和病毒無孔不入的年代,很多人雖然知道本土儲存並無安全優勢,卻仍然對雲端服務心存疑慮,其實資料線上化、雲端化已是不可逆的潮流,一如今天的你絕不會因為質疑銀行的安全,而把家當做金庫。


安全有兩個維度,首先是管理層面的。按WTO規定,雲端運算屬於開放的IT服務,而在中國卻是需要申請牌照的電信增值服務,AWS雖然在全球威風八面,也有小米、獵豹等知名品牌的運維人員為其背書,但這些急於海外拓展又不吝投入的企業,其實並不具備代表性,除非完全融入中國資訊安全監管體系,否則服務中國客戶的能力就永遠是AWS的短板。

相比之下,微軟雲服務Azure雖然有著同樣的難題,卻找到了有效的變通方法。這個辦法就是產品技術交付,微軟通過與「世紀互聯」簽訂協定,將Azure交付給這家中國公司代為運營,而世紀互聯微軟雲事業部的總裁,又是微軟雲端運算業務的老兵,這種你中有我的中西融合,被認為集中了美國技術和中國維運,衍生出初創公司才有的生命力,微軟的成功在於它克服了谷歌式的嬌傲,從而推動了中國第一個國際公有雲端平臺的誕生。

在用戶安全層面,幾乎所有雲端服務提供者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AWS在各種場合強調,可以用快速部署的資源包,對創業公司進行技術支持,但昂貴的價格和相對匱乏的本地維運服務,使它的承諾與能力脫節。阿里由於多年運營支付寶,擁有成熟的金融級別的風險管理方案,強調生產資料不出生產集群,以一系列資料連結層、網路層存取控制技術實現,對ARP攻擊和乙太網畸形協定存取的隔離,但是仍不免於天災人禍。

轟動一時的挖掘機事件剛剛平息,阿里雲的香港機房621日晚又爆癱瘓,按照阿里雲給出的解釋,故障是源於電力中斷,而且在當晚2122分,電力供應恢復後十分鐘就解決了故障,但據後來透露的消息,實際搶修時間達到了12個小時,阿里雲的工作人員,花了很長時間,才得以進入香港名氣通的資料中心,與IDC人員一起處理事故,這也是類似阿里雲這樣的新興雲服務商,所暴露出的維運能力薄弱的又一佐證。

由傳統IDC轉化而來的雲端服務,則致力於從另一個角度破局此問題,即中小企業的從中國本地到海外的公網品質的四個癥結:延遲大、丟包多、資料同步困難和鏈路成本高昂,所謂穩定即安全。首都線上所建立的全球雲環網,旨在讓維運人員在任何地點,操作異地的雲端主機時,都有當地語系化的順暢體驗,而且對接其他的雲服務時也有專線保障。


無論在什麼地點,平臺上彙集了大量企業核心資料的雲端服務商,最關心也最擔心的就是穩定與安全,如果出現之前攜程或連鎖酒店那樣的資訊洩露危機或安全性漏洞,結果無疑是災難性的。

網路創業時代的來臨,喚醒了處在爆發前夜的阿里雲服務,未來的競爭一定是在行業標準和協力廠商認證體系支撐下的價格、速度、成本和服務的綜合較量。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