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三大原因讓索尼決定不放棄手機業務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騰訊科技 晨曦

三大原因让索尼决定不放弃手机业务

索尼的電視機業務實現十年來首次盈利,這樣智慧手機業務成為索尼唯一虧損的業務。最近,索尼手機業務負責人Hiroki Totoki一反常態(平井一夫社長曾表示所有虧損的業務都不排除放棄的可能),表示索尼“永遠不會”退出智慧手機市場。

索尼為何突然做出如此堅決的表態?美國財經和投資網站Fool分析認為,其中有多個原因,包括索尼認為手機業務未來扭虧為盈的可能性很大,另外手機業務開始找到了多元化的產品新策略,最重要的是,索尼智慧手機還可以在索尼的家庭硬體生態中,扮演一個中樞神經的功能。

現狀:和HTC相同的困境
雖然索尼高管表現得十分自信,但是事實上,索尼手機業務的現狀不容樂觀。作為索尼唯一的虧損業務,手機業務去年虧損了18億美元。

業內觀察人士認為,索尼手機和台灣的HTC陷入了一個同樣的尷尬境地,即同時遭到中國高性價比安卓手機,和三星蘋果高端手機的夾擊。

一方面,中國的“小華聯”(小米華為聯想)佔領了全球中低端手機市場,同時拉低了智慧手機的價格水準和消費者預期。在另外一方面,三星電子和美國蘋果壟斷了高端手機市場,讓同樣瞄準高端的索尼很難佔到立足之地。

根據Gartner的統計,去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中,索尼智慧手機只佔到了2%的市佔。

在智慧手機業務之前,索尼已經對消費電子業務進行大規模重組,對外轉讓了電業務,電視機業務作為獨立子公司運營(之後成效不錯)。

索尼為何突然提出要堅決守護智慧手機的陣地?Fool網站認為主要有如下三個原因。
www.androidauthority.com
扭虧預期樂觀
帳面18億美元的虧損看上去相當糟糕,不過索尼手機業務的高管表示,2012年,索尼收購了愛立信公司在“索尼愛立信”合資公司的半數股權,之後虧損開始被“放大”。

索尼認為,當年花費8.1億美元收購愛立信的股權,支付的價格過高,因此索尼開始減計部分資產,擴大了虧損額。高管表示,如果刨除資產減記的因素,索尼手機業務去年的運營利潤虧損額僅為3.3億美元。

索尼已經開始對手機業務,進行開源節流的重組,到2016年底,手機業務雇員數量將減少兩成,運營成本將降低三成。

此前在瑞典的製造工廠和研發部門,索尼已經裁減了1000多名雇員,今年年底前還將在瑞典裁員2100人。

索尼認為,這些重組舉動將會提高手機業務的效率和效益,改善產品線。去年索尼高管表示當務之急是讓手機業務扭虧為盈,索尼已經對銷售額出現兩到三成的下降,做好了心理準備。

產品進行多元化突破
在智慧手機上,索尼開始做出一些調整,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十幾款配置十分相似的Xperia手機產品,索尼可能希望覆蓋更多的消費群體。

索尼的Z系列是唯一旗艦手機,不過有批評者認為不同代次的旗艦手機過於相似。比如已經在日本市場銷售的Z4手機,和Z3相比只有很微小的區別。面對質疑聲,在國際版本中,索尼將型號修改成了Z3+

索尼最近還推出了C4手機,號稱是下一代的自拍手機,其採用更大的螢幕和500萬像素的自拍攝養雞,另外預裝了專用自拍軟體。

媒體分析指出,索尼開始進行手機產品的多元化,這種類似三星電子的策略是否會成功還不得而知,不過從長期以來,如果要削減運營成本,索尼必須嚴格控制上市的手機款式數量。

自家硬體生態的中樞
索尼此前果斷轉讓了VAIO個人電腦業務,原因是PC已經成為連續多年下滑的夕陽市場,索尼不宜再繼續糾纏。

不過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業務截然不同,手機和索尼其他高增長業務和重要業務——比如PlayStation遊戲機、虛擬實境頭盔、穿戴設備、電視機、數位相機等存在密切關聯。智慧手機將成為索尼硬體生態中的一個中樞設備。

去年九月份,索尼針對智慧手機推出了一個軟體,可以通過Wi-Fi網路,以流媒體方式運行PlayStation遊戲機上的遊戲。這實現了自家手機和遊戲機的融合。未來,索尼還可能把名為“PSNow”的雲遊戲業務,延伸到所有手機上。

索尼在美國還推出了針對遊戲機的流媒體電視服務,包月支付50美元,可以觀看50個頻道,未來電視服務也可能覆蓋智慧手機這一設備。


另外索尼已經在穿戴設備領域進行佈局,而這些產品也和智慧手機,有著不可或缺的關係。據悉,索尼的穿戴設備包括基於安卓系統的智慧手錶,其中一款智慧手錶,還能夠進行獨立通話。索尼也推出了一款運動手環。

索尼高管表示,公司未來還會開發更多的聯網硬體,這些設備也將需要獲得索尼手機的支撐。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