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雲端運算的大玩家與挑戰者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Eb42c4c26af2c99165e3837cae16cf11

用開放的心態與他人合作,不斷擴展能力和服務,生態的搭建是雲生意成功的關鍵。雲端運算正在「侵蝕」著所有的傳統企業、創新型業務,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
大型傳統企業把運算、儲存、資料雲服務的使用,從網站、週邊應用逐漸滲透到核心應用。創業型企業的產品,幾乎從測試開始就搭建在雲上;用戶的快速增長,比如 Instagram 5 個工程師支撐 3000 萬個使用者,就是依賴雲服務。而我們每一天的生活則離不開 iCloudGoogle 搜索、音樂下載、視訊下載等等。雲構成了一個充滿想像,複雜多變的商業世界。
雲端運算有三大門檻一是技術門檻,比如大規模分散式架構,再比如如何向外界提供海量儲存、彈性運算的能力;二是資金門檻,伺服器和機房部署、技術人才,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三則是營運門檻,雲端運算最終是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客戶,客戶的技術在任何時間都可能出現差錯,雲端運算營運商能否在第一時間,提供服務來解決問題,關係到日後的口碑和持續經營。
cloud-computing
lerablog.org
無論是在全球哪一個市場,雲已經與創業公司緊密聯繫,一方面雲為創業者提供了更多業務空間,數不清的公司,在雲生態裡的不同緯度創業。另一方面,是否採用雲端運算,成為創業者獲得風險投資的佐證。 
大公司玩家
從本質上講,雲是一種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
1998 年末,在微軟作業系統壟斷地位的重壓之下,馬克·安德森和本·霍洛維茨把網景公司,賣給了美國線上 AOL,他們決定成立一家新公司——Loudcloud——被稱為第一家提供雲服務的公司。
最終標竿資本為 Loudcloud 投資 1500 萬美元,加上馬克本人的 600 萬美元,和摩根士丹利投資公司的 4500 萬美元,Loudcloud 用總計 6600 萬美元搭建起雲基礎設施。但雲端運算生意對基礎設施投資的強大需求,使 Loudcloud 籌集到價值 6600 萬美元的股票和債券,在 2000 年網路泡沫時全部配置殆盡,儘管在短短 7 個月內,Loudcloud 已經簽訂了 1000 萬美元的合同。
客戶生意的低靡和網路泡沫破的最低點,使 Loudcloud 不得不逆勢上市,繼續籌集 1.625 億美元資金繼續維持雲業務繼續運行。但最終宏觀經濟的下滑使 Loudcloud 退出雲端運算業務,保留智慧財產權和 Opsware,出售給 EDS 公司。
回憶這段往事,馬克·安德森曾說:「以現代概念,Loudcloud 是第一家提供雲服務的公司,早了五六年時間。今天,創業經濟復甦,更低的價格購買到 Linux 伺服器,以及是虛擬化帶來的伺服器管理,與客戶服務簡便,使得亞馬遜雲服務可以如此神奇。」
Loudcloud 雖然失敗,但卻閃爍著雲端運算萌芽的價值,而亞馬遜的成功則進一步透露出雲生意的秘密。除了巨額投入,雲端運算的成功,還在於規模效應的自然釋放。
AWS(amazon web services) 技術最早源於亞馬遜提供的書內搜索,這種搜索業務可以讓顧客,搜索他們購買的所有書籍中的特定詞或短語。這是一個需要大量運算的過程,早期的亞馬遜無法提供足夠的運算資源,這一項目的帶頭人曼博,甚至需要利用員工的電腦和閒置電腦來運行軟體。
經歷了苦苦的技術掙扎,亞馬遜 CEO 傑夫·貝索斯受到啟迪:「企業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自己能從新技術中獲得什麼,還應該讓別人從新技術中獲利。」在 AWS 業務早期投入階段,面對巨額投資,貝索斯曾呼籲投資者:「不要在意一時的投入。」
貝索斯要求下屬設計出一套全新的 API 開放體系,讓開發商進駐亞馬遜網站,這一做法帶來了全新的網路開放理念。緊接著亞馬遜舉辦了第一屆開發商會議,耦合了開放商、客戶和協力廠商銷售商,新的團隊起名:亞馬遜網路服務系統(Amazon Web Services)。
由於早起亞馬遜零售業務有季節性特點,貝索斯決定在業務低谷時,將多餘的運算能力出租給外界企業,慢慢形成了 AWS 目前的主要業務——出售儲存、資料庫及運算服務。
有數據傳今天在亞馬遜每賺 20 美元中,有 1 美元就來自 AWS,而 AWS 業務增長是零售業務增長的近 4 倍。2015 年第一季度,亞馬遜將可能正式公佈 AWS 業務情況,技術的規模效應即將被證明。
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Bezos)經常會問皮亞琴尼: “亞馬遜在中國是不是最低價的電子商務網站?”貝索斯本人也會經常收到中國客戶的“抱怨郵件” , 他會直接轉發郵件給相關高管, 並加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2014 年第 4 季度亞馬遜財務報告中,涵蓋雲端運算的其他業務收入,達到 16.7 億美金,同比增長 43%。去年一年 AWS 發佈了 515 項服務和功能,同比增長 80%,達到百萬級別活躍用戶。花旗銀行曾預計 AWS 2014 年的收入約 46 億美金,到 2015 66 億美金,2016 年達到 92 億美金。
技術的規模效應將為亞馬遜和阿里雲,這類大型雲端運算公司帶來收益。阿里巴巴曾連續十年投入阿里雲,阿里雲 CTO 章文嵩坦言:「今年,阿里雲實際研發人員數量並沒有太多增長,但CDN 業務在一年內從 0 達到 1000GRDS 業務增長 600%。規模效應已經顯現。」
夠快雲服務 CEO 蔣爍淼曾算過一筆賬:當 AWS 服務 1000 個客戶的時候,需要 100 個工程師和 100 台物理機,而當 AWS 服務 10 萬個客戶的時候,他可能需要 1000 個工程師和 5000 台物理機,使用者越多,在每個客戶上的成本越被快速平均,這就是大型雲廠商規模效應的來源。
對於大公司而言,除了擁有可以持續投入的資源,等待雲生意規模效應的回報。大公司本身作為一個平臺,可以聚集更多的中間廠商,這也是成功做雲的關鍵因素。
71 歲的拉里·埃里森和賈伯斯,有一段長達 25 年的友情。他們彼此間進行過無數次的討論——關於軟體和硬體如何協作。拉里·埃里森想像蘋果一樣,讓軟體和硬體在 Oracle 面向企業客戶時,也可以更好地寫作和結合。這也是 Oracle 收購 SUN 等一系列技術公司的本質原因,拉里·埃里森想創建一個未來的運算系統,足夠強大、快速和適應變化。
Oracle 首席傳播官鮑勃埃文斯覺得:「甲骨文起家於大型機的時代,之後又經歷過了用戶端、PC、網路,以及現在的行動和雲端運算時代。拉里·埃里森帶領的文化,是採用積極主動的姿態,把公司推到下一個發展的浪潮當中去。」
但是,雲端運算使硬體行業,和傳統按照 license 費的銷售模式受到嚴重衝擊。越來越多的客戶開始適應雲服務模式,隨用隨買、通過網路直接提供服務。」
如此以來,號稱向雲端運算轉型的 Oracle ,是否要背離拉里·埃里森為 Oracle 公司設計的願景?
實際上,與 AWS、阿里雲等公司比,Oracle 轉型做雲端運算,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有自己的包袱,特別是新型雲端運算業務,是否會衝擊原有業務?但不可忽視的是,除了更多的創業企業,雲端運算客戶是豐富的來自不同的層次,確實一部分傳統企業的需求是私有雲,甚至依然是傳統 IT 模式。Oracle 向雲轉型最想做的是,能夠滿足客戶所有的需求,客戶需要公有雲、私有雲或傳統 IT,它可以提供任一選擇和自由。拉里·埃里森曾經有一個判斷,大公司希望有 IT 廠商,能夠幫助企業集成所有技術。十年前 Oracle 曾經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重新編寫所有的應用、資料庫和中介軟體。Oracle 希望做到的是在應用、平臺和基礎設施,各個層面都能給客戶更多的選擇。
Oracle 這類傳統企業轉型做雲的公司,還有一點優勢在於,從平臺角度來講,多年的 IT 生意積累下 ISV 客戶合作夥伴,這些中間商聯繫著 Oracle 和每一位客戶,Oracle 有很多種途徑,可以和中間的軟體廠商合作起來,這是極大的優勢。


雲是技術、資源密集型,同時是規模效應的回報。雲端運算更是大公司技術能力輸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建立其對外營運能力,包括產品設計、價格體系、服務能力。
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騰訊是推出雲端運算較晚的公司。今年 1 月騰訊雲召開第一次合作夥伴大會,到今年 4 月騰訊雲 CDN 技術開始正式開放,舉辦行動開發者沙龍。
騰訊的產品體系裡,微信、手機qq、空間都是過萬億的應用,但即便是這樣優秀的網公司做雲端運算生意,依然需要轉型。一家網路公司更需要口碑和價值觀深入人心,但提供B 2B 級別的雲服務,需要積累企業市場的資源。B 2B 類產品的購買有著嚴謹的流程,技術更加嚴謹,也因此騰訊曾與 IBM 達成合作,借力 IBM 拓展企業客戶資源。
與騰訊廣告、遊戲相比,「雲」並不是盈利率最高的產品。但騰訊雲可以通過技術耦合,更多網路開發者,鞏固生態圈。在4月舉辦的騰訊雲第一次行動開發者沙龍上,定向邀請到場的網路公司,至少超過20家,這是騰訊雲第一批堅實的受眾。
挑戰者入侵
一家公司能否將雲端運算做成,取決於其是否能圍繞雲,構建起一個有粘性的生態圈。
在雲端運算領域,第一家年收入超過 50 億美元的企業級雲服務公司是 Salesforce。今年 2 月,Salesforce 發佈了 2015 第四季和整個財年財報,Salesforce 第四季收入為 14.4 億美元, 全年收入為 53.7 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 26%,全年營收同比加快 32%Salesforce 是一家以客戶為主導,提供服務的 CRM 網站與線上軟體發展的公司,市值超過 400 億美元。從 PC 時代走來,再顛覆軟體行業的同時,Salesforce 始終不斷顛覆自己。而這家地道的 SaaS 雲公司之所以發展強勁,頭號秘訣就是建立超強生態系統。


Salesforce 通過開放 API,使其能與其他程式相通;並將代碼開放,其他公司可以基於此建立自己的補充線上服務,這使得 Salesforce 吸引到了更多客戶。公司 CEO Marc Benioff 認為:如果沒有一個合作夥伴組成生態系統,來擴大公司的視野,增長的潛力會受到限制,用開放的心態與其他人合作,能夠擴展公司的能力和服務。Salesforce 平臺搬到了 force.com,建立 PaaS 平臺,還搭建 AppExchange 商店,開發者可以上傳應用,客戶可以搜索、免費測試和購買、下載新應用,Salesforce 不收取費用,Salesforce 的意圖是:如果客戶採用了更多額外應用,更加大了使用黏性。
Salesforce Marc Benioff Oracle 辭職後,由一家初創企業逐漸走向成功。而且越來越多的案例顯示,除了 AWS、微軟、阿里巴巴、騰訊這種巨頭,在做雲端運算生意,在中國像 UCloud、又拍雲、青雲等一系列創業型雲端運算公司正在發展壯大。
當然,他們也必須回答一個問題,BAT 等巨頭都在做的事情,你們也做,優勢在於哪?
新近加入 UCloud VP 陳曉建恰恰來自騰訊雲,從一家大型網路公司轉戰到創業類雲公司,陳曉建最適合回答這個問題:「雲端運算確實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但從用戶角度考慮,今天的雲還不夠成熟穩定,各家雲廠商提供的服務有差異化,單一的品牌和價格,不是雲服務唯一選擇標準。」
陳曉建說得很對!儘管各家雲服務商在雲產品商提供的品類相似,但細節上的服務品質差別很大,行業技術上也有高低之分。陳曉建認為 UCloud 目前的成功,就在於找到雲服務的差異點,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提供服務。


mscistundebamgboye.wordpress.com
2013 年, UCloud 抓住手機遊戲雲的市場契機,穩準狠地切入市場,被資本追著跑。2013 11 月,UCloud 獲得了來自貝塔斯曼、DCM 1000 萬美元 A 輪投資,2014 6 月又獲得了由貝塔斯曼和君聯資本領投,DCM 跟投的 B 輪融資,B 輪總融資額為 5000 萬美元,是中國基礎雲端運算(IaaS)領域最大的單筆融資。2015 4 月,UCloud 又進行了近 1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由君聯資本領投,再次刷新中國 IaaS 領域單筆最大融資金額。有業內人士稱,UCloud 已經服務超過 2 萬家企業級客戶,業務總產值超過 150 億元。
成功融資的另外一個原因,是 UCloud 是一家中立的雲端運算公司,只做雲端運算業務。「獨立」對於雲上的客戶非常重要,這意味著在雲上的業務,不會輕易劃分到 BAT 或是某一網路派系,而且資料是安全的,商業模式也是相對安全的。
在融資之後 UCloud 的下一步打算是找到更多優秀工程師,優化架構,聚焦視訊、圖像和大數據分析,並在北上廣深、廈門、成都、武漢、西安、杭州等地設置服務點,從遠端服務升級到面對面的服務。
此外,UCloud 又抓住新的契機,成立 U.E.P(企業成長計畫)。聯合創始人兼 COO 華琨透露,「因為我們的投資人對我們平臺上的專案也有興趣,UCloud 上的流量,能夠真實地反映出項目的營運好壞,很具參考價值。」通過為創業者提供整合資源,搭建平臺,構建自己的生態圈。
thumbsup.in.th

目前,UCloud 已經發展了 40 多個合作夥伴和 50 多個創投機構與孵化器。除了 UCloud 自己的投資方之外,還有創新工廠,真格基金,聯想之星都加入了 U.E.P 計畫。UCloud 會對平臺上的團隊做相應的分析,有一個專門的分析團隊背景,用資料分析團隊潛力值,發現高潛團隊,為他們對接更多資源和優秀投資機構,來幫助這些團隊。
不僅僅是 UCloud 在基於雲技術成立孵化器,微軟 AzureAWS、阿里雲等都將雲、創業者綁在一起。陳曉建認為:「創業企業的雲屬性是最強的,雲端運算可以將技術,以更低的成本提供給創業公司,輔助資金、辦公環境和公司運作等幫助。在這一過程中,能看到更多優秀創業公司,把雲技術和行業生態做起來,這也是快速搭建起雲生態的途徑。」


題圖:Gears of War 3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