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五分鐘讓你理解何為德國工業 4.0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來源:搜狐網

摘要關於德國工業4.0,越來越多的人在說,也有不少的人在寫。但是對於大部分聽眾和讀者來說,它依然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五分钟让你理解何为德国工业4.0

關於德國工業4.0,越來越多的人在說,也有不少的人在寫。但是對於大部分聽眾和讀者來說,它依然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12月中旬,德國法蘭克福總領館經商室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資企業新年招待會,沒有熱鬧的場面,也沒有豐盛的晚宴,只有5名來自全德華人機電工程學會的博士,用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為20多家中企和媒體的約40名代表,介紹了他們對於德國工業4.0的研究。

5位博士是機電工程學會主席、全球汽車精英組織海外成員張式程(就職於戴姆勒集團)、副主席陳禎福(大陸集團)、理事武震宇(博世公司)、特聘專家葛傑(博世公司)和安琪(西門子公司)

五分钟让你理解何为德国工业4.0

歸納5位博士的介紹,大體可以解答以下幾個有關工業4.0的核心問題:國家戰略,不是國際標準德國工業4.0,是德國政府出於領先意識、危機意識和機遇意識,為了確保未來德國在世界上的經濟競爭力和技術領先地位,於2013年在《德國高技術戰略2020》中提出的國家發展戰略,是給德國企業明確的一個努力方向。工業4.0,意即第四次工業革命,其總體目標是實現綠色的智慧化生產。

這是德國試圖以高科技帶動工業生產發展的國家戰略,而不是國際標準,也就是說,各國沒有跟上的義務。事實上,許多國家都發表了類似的綱領性檔,只不過各有不同的提法,如美國的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畫、日本的科技工業聯盟、英國的工業2050戰略和中國的智慧加工等等。

自然,誰能早日實現這一戰略,誰就在國際上獲得了先發制人的先機,擁有了標準制定者的地位。資源整合,並非創造發明德國工業4.0的目標,是在2020年至2030年之間,實現第四次工業革命,即以資訊物理系統為基礎的智慧化生產

工業4.0的基礎,是已經實現的前三次工業革命。按一般的劃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於18世紀後半葉,其主要標誌是以蒸汽機的發明帶來的機械化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於19世紀後半葉,主要標誌是以電力的發明帶來的電氣化和大規模流水線生產;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於20世紀後半葉,主要標誌是通過資訊技術和電氣化的結合實現的自動化生產。

第四次工業革命,從現在開始,其主要特徵就是綜合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創造的物理系統和第三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日益完備的資訊系統,通過兩者的融合,實現智慧化生產。

來自機械製造、自動技術和資訊通信及軟體發展等三個領域的十多家領頭企業,作為三次工業革命的佼佼者,順理成章地組成了第一梯隊,成為德國工業4.0的研究者和踐行者。

五分钟让你理解何为德国工业4.0

智慧工廠,高於自動生產德國工業4.0的定義是以資訊實體系統為基礎的智慧化生產。那麼,什麼是資訊實體系統”?

人體的結構,也許是最好的比擬。人體即由實體資訊兩個系統組成,健壯的身體、靈巧的四肢、敏銳的感官,便相當於一個嵌入了無數感測器的實體系統,人的大腦和意識,賦予了人思考、社交和活動的能力,構成了一個完備的資訊系統,控制和操縱肌體這一實體系統

用一句話概括,資訊物理系統就是把實體設備連接到網路上,讓實體設備具有計算、通信、精確控制、遠端協調和自我管理的功能,實現虛擬網路世界和現實實體世界的融合。

擁有上述五大功能的實體設備,不僅有思考能力,還有社交能力,並通過社交思考,實現自我調節和完善,這便是智慧化的概念。與自動化生產不同的是,自動化是工人通過電腦程式控制機器,完成自動生產,是一種單向的指令。而智慧化是一種多向交流,工人、機器、產品、原料、物流、用戶等等與生產、供應和使用有關的各個環節之間,始終保持著雙向的資訊互換,使生產和服務實現最優化組合。

網路世界,有賴資訊安全生產、供應和使用等各個環節,要始終保持雙向交流,那麼問題來了,這樣多節點的大資料交流、以及以此為基礎的自動生產,資訊安全如何保障?

這個問題,便是德國工業4.0發展的瓶頸所在。美國國安局前工作人員斯諾登的披露,使世人對資訊的安全性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德國擁有世界領先的製造技術,卻沒有世界一流的資訊技術,沒有安全的資訊系統,就無法確保物理系統的可靠生產。

另外,谷歌等公司的無所不在和資訊濫用,也使人們不得不多思考一個問題,在工業4.0的社會裡,如果所有的產品始終與工廠保持著對話,其使用者還能有隱私可保嗎?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