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物聯網時代,Wi-Fi 與蜂窩技術走向共和?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來源:ofweek 物聯網

全球行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近日針對採用蜂窩通信網路的物聯網(IoT)產品,發佈了一套設計指南,並表示已經有許多電信營運商,支援該組織所主導訂定的嵌入式SIM卡標準;在此同時,三星(Samsung)聲稱該公司正在進行60GHz Wi-Fi的大規模佈署,以支持包括物聯網在內的多種應用。蜂窩通信與Wi-Fi兩大寬頻技術,似乎正在推動嵌入式與連網系統領域的標準和諧度。
 


GSMA公佈的1.0版“物聯網設備連結效率指南(IoT Device Connection Efficiency Guidelines)”長達70頁,包含物聯網應用蜂窩網路的晶片、系統、應用程式最佳設計實例;該指南的支持者包括AT&T、中國移動(China Mobile)、中國電信(China Telecom)、中國聯通(China Unicom) Deutsche TelekomEtisalatKT Corp.OrangeNTT DoCoMoTata Teleservices Ltd.Telefonica等世界各地電信營運商,還有通信模組製造商Sierra Wireless;目前GSMA的成員包括近800家行動通信服務業者,以及上游零組件、設備供應商。
  
www.fiercemobilecontent.com


根據GSMA的市場研究統計,全球採用蜂窩連網技術的設備數量,今年將達到74億台,到2020年將增加至1,000億台;新出爐的指南中提及,如果物聯網系統未能採用最佳實例進行設計,就有可能擾亂整個蜂窩網路:“當佈署大規模物聯網設備,會導致網路信令流量呈倍數增加,對同一網路上的所有使用者服務產生衝擊,最壞的情況是癱瘓整個行動通信網路。”GSMA正在針對物聯網設備與應用開發一套測試,以確保最佳實例設計準則被採用,預期測試程式可在明年2月出爐。
  
此外,GSMA表示有5家行動通信營運商,以及6家模組製造商之產品,已支援該協會所訂定的、提供機器對機器通信(M2M)設備遠端開通的嵌入式SIM卡規格。市場研究機構Beecham Research預期,GSMA的該套eUICC規格能推動M2M市場成長34%,在2020年為行動通信業者,帶來89億美元的營收規模;而如果標準化能有效統一目前標準分歧的市場,蜂窩M2M連網設備數量,將由目前的4.78億台,增加至2020年的6.39億台,主要成長動力來自汽車。
  
GSMA針對蜂窩通信技術在物聯網領域應用發表設計指南
在此同時,三星在1013日宣佈將在2015年推出支援4.6Gbps輸送量、採用60GHz網路802.11ad標準Wi-Fi的產品,並表示無論在同一網路上有多少連網設備,新產品將不會有共同無線電頻率干擾(co-channel interference)問題;此外三星表示,新產品將同時配備寬廣覆蓋範圍的波束成形電線(beam-forming),以及微型波束成形控制技術(micro beam-forming control technology)
  
三星將把60GHz Wi-Fi──也就是WiGig技術──內建於各種消費性、醫療以及電信產品中,包括支援物聯網應用的設備。目前市場上有不少半導體廠商提供60GHz Wi-Fi晶片,包括英特爾(Intel)以及Peraso Technologies都表示可讓802.11ad標準解決方案,達到4.6Gbps的資料傳輸速率。“4.6Gbps是單載波的最大輸送量,也是典型的WiGig運作模式;”英特爾的mmWave WiGig技術部門資深總監Ali Sadri表示,採用OFDM架構可讓傳輸速率提升至6.7Gbps,但目前還未看到實際的應用。
  
gsma-app
mobilenote.de


整體而言,產業專家表示Wi-Fi與蜂巢式技術將會越來越朝向共同合作的應用模式,兩種技術可能會成為預期在2020年開始被採用的5G蜂窩標準的組成部分;而它們也已經陸續攜手進駐各種產品。例如Lille Systems所推出的M2M伺服器Dynamic Telematics System,就採用了結合蜂窩通信、Wi-Fi以及有線乙太網路的連結技術,支援鐵路系統的自動化控制。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