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無人駕駛汽車:恐遭駭客劫持 全城交通癱瘓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騰訊科技 瑾瑜

無人駕駛汽車具體會對我們造成哪些影響,目前很難細說,但早晚會有問題出現。

无人驾驶汽车:恐遭黑客劫持 全城交通瘫痪

在因溫泉而聞名的英國切爾滕納姆市(Cheltenham),一輛紅色大眾高爾夫轎車不停地來回移動急刹,想要開進停車位中。這樣的停車水準看似是菜鳥司機,其實,這是輛無人駕駛汽車,如此的停車技術並非出自駕駛座上的那人之手。

車輛自身將導航設置在停車位上,並應該安然無恙地將車輛停進既定位置。而坐在駕駛座上的那個人,除了偶爾的換擋操作外,他的雙手一直都很隨意的放在膝蓋上。在這個最新的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展示中,他純碎是打醬油的。

讓自動駕駛汽車帶著我們抵達目的地,這聽起來有種科幻小說的感覺,但實際上,無人駕駛技術確實存在,而且即將大量應用於現實世界。而這其中有一點讓人難以判斷,即無人駕駛車輛同時出現的相關風險。

即便汽車製造商能夠推出可靠的汽車,有效地應對意外事故,自動駕駛汽車仍舊可能面臨來自駭客的威脅。這些駭客或可能劫持車輛,進行遠端操縱,將其用於犯罪目的,甚至將其作為武器使用。

位於倫敦的諮詢公司KPMG資訊保護部門主管維爾-羅卡爾(Wil Rockall)表示,“駭客能夠重新設定交通系統,讓一個城市的交通完全堵塞,甚至綁架民眾。從駕駛者,道路使用人員,到開發人員的人為錯誤,都可能會導致這樣的危險出現。”

S級自動駕駛操作
但是,這種最糟糕情況的預想無法阻止無人駕駛技術的推送。位於波士頓的市場研究機構Lux Research表示,2030年,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870億美元大眾汽車公司在今年8月所展示高爾夫轎車自動導航停車技術,也僅僅是無人駕駛技術潮流的一個例子而已。

今年5月,展示了一份無人駕駛汽車原型機草圖。去年,一輛梅賽德斯-賓士S級轎車在德國擁擠的道路上自主行駛了100公里,此外,該品牌母公司戴姆勒集團(Daimler AG)還正在研發自動駕駛卡車。

讓監管部門及立法機構頭疼的是,由線上導航系統來控制汽車。今年7月,英國《衛報》曾報導稱,美國聯邦調查局人為,駭客或能夠控制自動駕駛汽車,並將其作為“致命武器”使用。儘管如此,自動駕駛技術仍舊有其益處。美聯邦調查局的報告承認,無人駕駛汽車讓警方能夠更加方便地對聯網汽車進行監控。

“絆腳石”
寶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發言人加文-沃德(Gavin Ward)表示,“無人駕駛汽車面臨的最大障礙是,汽車安全和賠償。這些問題細節內容仍有待確定。”這家德國汽車廠商已經在德國的高速公路上對無人駕駛技術進行了測試。

另一家德國汽車廠商,大眾汽車其發言人在技術展示現場表示,為了進一步推動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對於網路犯罪的相應策略也十分關注。
谷歌拒絕就無人駕駛技術所面臨的風險置評。

英國研究機構Thatcham Research的首席技術官安德魯-米勒(Andrew Miller)表示,為了減少駭客所帶來的風險,無人駕駛汽車將需要“更多的安全性能”,而這就需要不斷地對汽車進行監控。他表示,“軟體和加密進程在快速更新,而圍繞其所產生的犯罪也在以同樣的速度遞增。”

除了遠端操作劫持汽車這種最糟糕的情況,在自動駕駛技術的推動下,發生事故後誰才是責任方,這將不再是個難以界定問題。因為,相關的責任被轉嫁給了汽車製造商,司機會因此減輕不少負擔。

不再有疲勞駕駛
KPMG保險實踐部門合夥人穆雷-萊斯別克(Murray Raisbeck)表示,由於自動駕駛機汽車並不會出現疲勞犯困的情況,“這些汽車就像是一個可怕的機器人,因此,你出現事故的頻率將會大大降低。然而,一旦出現錯誤,事故的嚴重性也會大幅加劇。”

駕駛責任方的轉變或許會將事故保險負擔問題,轉嫁至汽車製造商、供應商及開發人員身上,而消費者的保險賠付支出將會減少。美國保險監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Commissioners)認為,無人駕駛汽車或會對汽車保險業造成衝擊,在美國,該保險業務一年的價值便達到2000億美元。

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 SE)家庭及汽車保險產品經理阿倫-蓋恩斯(Alan Gairns)表示,“無人駕駛汽車具體會對我們造成哪些影響,目前很難細說,但我們清楚,早晚會有問題出現。”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