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太陽能面板和電池即將改變整個能源市場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

騰訊數碼Eskimo

太陽能市場現在要比之前大得多了。在2014年前三個季,全美新增發電量當中有超過1/3都來自於太陽能板

太阳能面板和电池即将改变整个能源市场

目前,太陽能技術的宏偉目標是把太陽能板放在房頂,電池放在後院(或地下室),讓你最終擺脫對於電網的依賴,使用來自太陽的免費電源。太陽能電池長久以來一直都被看作是在白天儲存電能,然後在夜間進行使用的一種方式。但由於價格太高,它們一直未能獲得廣泛的推廣。但許多公司都把2015年看作是太陽能和太陽能電池的重要一點,“引爆點”這一說法也越來越多地被媒體和業內人士所使用。
為什麼外界現在開始對太陽能技術如此興奮?首先,傳統鋰離子電池——也就是被手機和筆記本所廣泛使用的——正在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便宜。Tesla松下一直在大力合作以降低鋰電池的成本,通過前者建造的超大電池廠Giga factory,雙方預計能夠將鋰電池的成本再降低1/3
太阳能面板和电池即将改变整个能源市场

根據Navigant Research的預測,Tesla目前需要為其松下電池支付200美元/kWh的成本,而當他們的超大電池廠——預計可讓全世界鋰電池的總產量翻倍——在2020年於內華達全面運營之後,這一成本將降低至130美元/kWh。要知道在幾年前,鋰電池每kWh的成本還高達1000美元。Tesla計畫將自己生產的部分電池向電網市場出售,Solar CityElon Musk所擁有的一家能源公司)也已經開始在自己的太陽能板能源儲存系統當中使用Tesla的電池了。
鋰電池正在成為能源儲存的一個低成本平台,不少創業公司也都紛紛將其採納。在今年的CES展上,一家名為Gogoro的創業公司推出了一款電動摩托車和電池替換設施,其所使用的模組化鋰電池也是和松下合作設計的。在未來,Gogoro摩托車用戶將能夠在電池替換站更換電量耗盡的電池,不過他們可能需要為此支付服務訂閱費用。
太阳能面板和电池即将改变整个能源市场

但驅動太陽能和太陽能電池發展的,並不光是鋰電池的廉價屬性。其他創業公司也一直在開發更新、更低成本的電池化學技術,比如Aquion EnergyAmbriAquion Energy在近日宣佈,自己迄今為止最大的電池裝置(2MWh)將被使用在夏威夷科納海岸的太陽能系統當中。
太陽能板裝置的增長,是這股電網電池趨勢的主要驅動力。太陽能如今的市場已經要大得多了:在2014年前三個季,全美的新增發電量當中,有超過1/3都來自於太陽能板,包括公共事業太陽能和住宅屋頂的太陽能板。
太阳能面板和电池即将改变整个能源市场
不少太陽能公司,比如SunPowerSolarCitySunrun等,都在和電池製造商合作,以提供新的服務。創業公司Stem——使用分散式電池組,作為虛擬發電場工作——就正在和Kyocera Solar合作。
此外,電網電池市場也因為加州強烈的能源儲存要求而開啟。加州的公共事業單位被要求在2020年之前購買1325兆瓦的能源服務,其中的南加州愛迪生公司(SCE)已經承諾會購買250兆瓦的能源儲存系統。與此同時,AES儲能的超大100兆瓦電池廠和來自Stem85兆瓦合同也會對SCE的計畫進行補充。
太阳能面板和电池即将改变整个能源市场

很顯然,公共事業單位並不擔心總體上的能源儲存問題,因為他們在未來某天會成為這項技術的主要用戶。但在短期內,有些人對於所謂的“電網叛逃”是存在擔憂的。如果你的太陽能板和電池,可以提供所需的全部電源,那還要公共電力服務幹什麼呢?
但是,根據穆迪最近公佈的一份報告,由於成本太高,電池和清潔能源還不足以產生威脅。穆迪稱,即便是以電池和太陽能板目前的價格來看(分別是200美元/kWh3.5美元/W),這些技術用來替代電網實在太貴了。想要威脅到電網,電池的成本必須在10-30美元/kWh的區間內。
對這樣的花費對於(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或許有些難以承受,但對於商業建築所有者來說又是另一回事了。GTM Research預測,截至2018年,太陽能板和電池市場的年收益將超過10億美元(去年為4200萬美元)。到那時,全美所安裝的太陽能和儲存容量將達到318兆瓦。在每10位元新的商業太陽能客戶當中,就有一位元會選擇附加能源儲存。

來源:Gigao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