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iPhone和其他設備每年需要多少電費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騰訊科技 譚思 
1/16
iPad:每年1.50美元 
如果你每隔一天為你的iPad充一次電(將電池全部耗盡再完全充滿),它將每年耗費大約12度電。以每度電12美分的價格計算,iPad每年的電力成本約為1.50美元。 

2/16
手機:每年25美分 
如果你的iPhone手機每天充一次電(電池完全耗盡再完全充滿),它每年耗費約2度電。你需要每年為iPhone支付25美分電費。真的太便宜了。


3/16
筆記型電腦:每年8美元 
一般的筆記型電腦每年需要消耗大約72度電,成本為8美元左右。所以,你的手機、iPad和筆記型電腦一年只需要大約10美元電費,還不到三加侖汽油的價錢。 

4/16
大螢幕電漿電視:每年45美元 
如果每天平均使用5小時,普通的大螢幕電漿電視一年將耗費約360度電,成為約為45美元。LCD電視能耗更低,每年電力成本約20美元。

5/16
Xbox:每年40美元
微軟的Xbox和索尼的PlayStation遊戲機越來越節能,它們的功率約為100瓦。基於一般人的使用習慣,Xbox遊戲機每年需要大約40美元電費。 

6/16
60瓦燈泡:每年26美元 
白熾燈真的應該被稱為熱燈,因為它們會將90%的能量轉化為熱量散發出去。如果每天使用標準60瓦特燈泡10小時,它將每年需要220度電,合計約為26美元。

7/16
LED燈泡:每年4.40美元 
LED燈泡是最簡單的節能方式。10瓦的LED燈泡的光亮度,相當於60瓦的白熾燈泡的光亮度。如果每天使用LED燈泡10小時,你的年耗電量將是37度,成本只需4.40美元,相比白熾燈節省80%。 

8/16
桌上型電腦:每年36美元
一般的桌上型電腦,包括顯示器在內,每年需要約300度電,成本約為36美元。如果加上無線數據機和路由器,則還需要10美元左右電費。 

9/16
汽車:每年2200美元
假設你一年的駕車行駛里程為15000英里,每加侖汽油可維持25英里的里程,你一年將需要購買600加侖汽油。以平均每加侖3.60美元的價格計算,你將每年花費近2200美元,相當於270台筆記型電腦每年的電力成本。 

10/16
特斯拉汽車:每年450美元 
一輛配置續航里程為300英里的電池的特斯拉Model S型電動車,每次充電(全部耗完再充滿)需要約85度電,成本約為10美元,每英里的成本約為3美分。如果你一年行駛15000英里,你的特斯拉Model S型電動車的電費約為450美元。相比燃油汽車節約了1750美元。但話又說回來,特斯拉Model S型電動車的價格約為7.5萬美元,而且大約五年後你將需要掏出1.2萬美元為它更換電池。

11/16
洗衣機和烘乾機:每年300美元 
新式的前門式洗衣機每年的電力成本大約為100美元。老式的上開門洗衣機的耗電量大約是前門式洗衣機的兩倍。烘乾一桶衣服的電力成本約為50美分。對大多數家庭來說,烘乾機的電力成本每年約為200美元。 

12/16
電熱水器:每年600美元 
電熱水器的電力成本為每年600美元左右,占普通家庭每年電費的18%。節約這項費用的最好辦法是用冷水洗衣服,這樣可以每年節省150美元。

13/16
微波爐:15分鐘4美分
根據有電力先生(Mr. Electricity之稱的邁克爾-布魯基(Michael Bluejay)提供的資料,將食物在微波爐中連續加熱15分鐘耗電0.36度,電費約為4美分,這比在電烘箱烹飪一小時經濟得多。如果將食物在微波爐中連續加熱一小時,耗電量約為2度,電費約為24美分,相當於20個一百瓦特的燈泡一小時的電費。 

14/16
冰箱:每年42美元
現在的冰箱比1980年的冰箱節能75%。也就是說,1980年的冰箱每年耗電約為1400度,而現在的冰箱每年耗電只有350度。按每度電12美分計算,現在的冰箱每年的電力成本為42美元。如果你的冰箱是在2001年之前購買的,買一個新的冰箱將是划算的。


15/16
空調:每年1000 美元
在大多數家庭中,耗電最多的是空調。在全美範圍內,空調耗電量佔了家庭用電量的40%以上。在德克薩斯州這樣氣候炎熱的地區,空調在夏季時的耗電量佔到家庭用電量的70%。2.5噸空調連續運行一小時的耗電量相當於35100瓦特的白熾燈一小時的耗電量。 


16/16
錄影機:每年5美元

即使你現在還使用錄影機,它可能在大部分時候也只是在那裡待命。總的來說,一個錄影機每年的電費約為5.25美元。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