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戳破雲端運算真相:網路頻寬有限 讓“霧端運算”來幫忙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騰訊科技 布珝

在“霧端”,我們能讓一個設備向另一個設備發送升級資料包,而不用聯網。
雲端運算或將成為促進變革的重要力量,但《華爾街日報》網站一篇題為《忘記“雲”;“霧”才是科技的未來》的文章卻指出,由於接入設備激增,網路頻寬有限,“霧端運算”或許才會帶來真正的計算變革。

以下是全文:
智慧手機一直在探索和汲取資料,但如果沒有雲端運算的幫助,智慧手機無疑寸步難行。因為任何企業服務,都不會將自家的資料存進別人的資料中心。

宣導者們對雲端運算偏愛有加,他們認為未來運算功能將完全存在雲端。許多科技公司都打著這樣的“幌子”向消費者兜售雲端服務。事實上,將資料從雲端導入、匯出要遠比工程師或經理們所承認的要難得多。

雲端真相:設備接入越多頻寬越糟糕
首要問題就是頻寬。如果公司正在頭疼如何削減儲存資料的開支,比起通過高速纜線來回傳輸資料,雲端將是更好的選擇。但將規模放大到全球,人們需要從自己的行動設備上獲取資訊,頻寬就顯得捉襟見肘。包括航空訂票服務和銷售人員的業務資料在內的所有需要給行動設備發送資料的業務,都在與頻寬限制進行博弈。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資料,就每位使用者分得的頻寬而言,美國排名世界第35位。行動應用成為人們在網路上處理事務的主要方式,設備本身就具備一定的資料處理能力。

當人們越來越依賴雲端運算,設備越來越智慧,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變成了如果把工作做得漂亮,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不受限制的辦公。從飛機發動機到電冰箱,智慧設備們都在推進物聯網進入人們的生活。

從雲端到行動設備的資料傳輸過程來看,現在的3G4G網路仍不夠快,隨著物聯網時代更多設備接入網路,情況將變得更糟。

霧端:讓設備之間組成傳輸帶
幸好還是有解決之道的:不再拘泥於雲端運算,並研究如何在物聯網設備上儲存和處理它們自身產生的資料,或者是在設備之間、網路上。

思科公司為這種現象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霧端運算(fog computing)。正如雲端運算一樣,霧端運算也十分形象。雲飄在高高的天上,十分抽象;而霧則貼近地面,就在你我身邊。它沒有強力的運算設備,只有一些較弱的、更為分散的電腦,處理家電、汽車、路燈等設備的資料。

思科主營路由器,這或許是科技領域除了儲存以外最無聊的業務。為了給自己製造些吸引人的賣點,思科希望將路由器變為樞紐——收集資料,決定如何處理這些資料。在思科看來,智慧路由器只在必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與雲端進行交互,比如說警告一些緊急情況的出現。

IBM也在開發類似的功能,他們將運算推到邊界(to the edge)。所謂的邊界運算(edge computing),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互聯網與現實世界的邊界。資料中心是網路的中心,PC、手機、監控照相機處在邊界之上。

正如雲端由伺服器集群組成,在IBM的項目中,“霧端”由我們身邊的設備組成。我們能讓一個設備向另一個設備發送升級資料包,而不用聯網。

我們擁有太多的資料,並且這一切才剛剛開始。以飛機為例,一架全新波音747接入互聯網、記錄,在某些情況下,發送狀態資料流程。通用電氣表示,在單次航行中,一個發動機會產生超過半兆位元組(terabyte)的資料。

廉價感測器產生大量有價值的“大”資料。通過預測性分析,諸如通用電氣(GE)這樣的公司,就能夠在飛機著陸前,瞭解到發動機的哪一部分可能需要維修。
如果不是這些原因,你覺得為什麼Facebook這些科技巨頭,總會談起互聯網接入的其他替代方法,比如氣球、再比如無人機等等?目前的運營商並沒有完成這些工作。可只有當快速的無線、有線網路覆蓋充足,運算設備足夠貼近使用者,物聯網才能發揮作用。

企業級運算的未來仍然在雲端中,但是未來真正的運算變革卻會在這裡發生,在你我身邊——不在雲端中,在霧端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