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編輯室報告-當蘋果Made in USA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 工商時報
  •  
  • 陳泳丞
 為響應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提振失業率政策,蘋果執行長庫克決定明年斥資一億美元,將一條桌上型電腦生產線移回美國生產,部分市場看法認為這對台灣的供應鏈是警訊,但卻有更多的業內人覺得,這事兒虛晃一招的可能性更高。
 理由在於,以蘋果目前橫掃千軍的手機、平板等產品,基本上能夠以低成本、高利潤的樣貌回饋到蘋果的獲利表現,靠的除了蘋果自己本身的優異研發與設計能力之外,「配合度最高的材料供應鏈與代工廠」恐怕才是成就蘋果霸業的關鍵點。而這高配合度的供應商,當然以亞洲地區的廠商為主、日韓台中都各自扮演不可或缺的腳色。
 供應商就說,很少遇到這麼挑剔的客戶,不但產品的技術規格保密到家,品質與技術不能打折扣,交期更是每日裡緊迫盯人。而且跟客戶之間還得常常玩起諜對諜的遊戲,有時候客人會同時對多家供應商提出各自不同的產品技術規格需求,但是卻沒有一家供應商確實知道到底客戶要的是甚麼東西?反正有點「瞎子摸象」的味道,最後,如果從市場上流洩出可能要推出甚麼產品(細部的規格)的消息,客戶就會知道這應該是從哪一家供應商流出去的訊息,然後接下來就沒完沒了,弄不好沒接到訂單(即使你已經斥資擴產準備好了產能)、還可能會面臨高額的洩密罰款。
 不過說也奇怪,可能台灣人比較喜歡去「沾蘋果光」,即使這些良率不高、價格也不是特別好的訂單,大家還是排隊搶著要,畢竟可以被列入蘋果概念股,那就是滿能驕其妻妾的事兒了,至少當股價往上帶動的風吹來的時候,效益的確不小。
 也是因為這樣,因此蘋果的亞洲供應鏈一直扮演不容被忽視的角色,未來即使有些東西要搬回美國去生產,供應鏈還是由其他的地方來負責,因此將生產移回美國的概念,恐怕最多就是因應租稅的優惠,並以銷往美國內地的目標為主,國外的生產鏈聚落,仍然難以被摒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大約也只剩下台灣或是大陸的工廠,會願意為了客戶掏心掏肺,凡事配合、以最大的生產彈性去搭配產品的量產,換成是在美國的勞工,大概沒辦法這樣亂玩加班趕工的戲碼。
 一位台灣IT業的朋友就說,即使現在距離耶誕節還有幾天,很多美國人早就已經不見蹤影、放大假去了,誰還像台灣的工廠搞甚麼農曆年不放假的苦勞形象。光是這一點,蘋果想在美國生產重要、交期變化大的產品,恐怕就是個大問題。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