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那些產品創造安全監控產業的新風貌─探尋產業競爭力系列探討(歷史回顧篇之二)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

【3S Market原創文章】

類比監控產品的市場在2001-2003這個時期達到最高峰, 2004年起市場上繼之而起是數位化的產品. 所謂類比與數位化產品最主要的差異, 在當時主要的關鍵在影像輸入後的處理與儲存, 開始全面性朝數位化發展. 而影像輸入端的數位化, 主要關鍵環節在取像元所採用是全數位式的CMOS, 或類比的CCD上之差別. 取像端所採用的輸入元不同, 後端的處理就會有差異, 這也是這幾年引發不少有關DVRNVRHybrid的討論.

DVR終結VCR, 攪亂CCTV一池春水
  2001- 03年期間, 許多攝影機製造為主的CCTV廠商看到多路圖框處理器專業製造商的大發利市, 自然也想染指這個單價更高、利潤更好的產品. 這群CCTV廠商已有了幾年彩色攝影機與四分割器銷售成功的經驗與信心, 認為只要台灣廠商一出手, 一定可以橫掃市場. 這段時間許多市場的探討也開始集中在量與價格的議題上, 「預估下一階段的價格將會再降多少」似乎成為產業探討的標準模式, 這樣的效應直間接發酵在製造商滿佈的台灣內銷市場上, 一個市場該有的類似金字塔結構漸漸呈現出扁平化, 或呈現出已不再是一個有頂角的三角型的供應結構.

  話說一群CCTV廠商開始摩拳擦掌, 拿出16路圖框處理器在全球市場躍躍欲試的同時期, DVR也逐漸走進成熟可用的階段. 1998年左右一群韓國廠商如3RKODICOM等所謂PC截取卡廠商已開始出現在ISC EastIFSEC等展覽場合上. 但在市場上對於這類產品的評價褒貶不一, 但負面評價大多來自CCTV的忠實使用者及產品供應者. 而同期間SONY也推出型號為HSR的類似單機系統(Stand Alone), 還有加拿大的DPS也大舉在美國市場曝光. 2000年在ISC WEST展上約700家的展覽廠商中, 已結集近一半的廠商展出數位錄影相關的產品, 時至2003年左右, VCR在安防超過20年扮演錄影存證的最重要地位, 幾乎已被DVR這個三歲小孩完全取代. 如果說誰最恨安全產業走向數位化, 應該就是日韓這些Time Lapse VCR的生產廠商了.

  DVR不止終結了VCR, 也一併打包了圖框處理器. 數位錄影無論在儲存媒介與影像搜尋, 要比傳統VCR要方便經濟且快速. VCR也是一部單機, 而且僅能司職錄影, 隨著監視場合的監視點越來越多, 圖框處理器因應伴隨著高度成長. 但是數位產品多工的功能性, DVR自然整合分割畫面的功能, 甚至過去如高階Multiplexer與矩陣系統的操控功能, DVR都可一手包辦. 描述至此, 已經很明顯帶出原欲以16路圖框處理器在全球大顯身手的廠商們, 並未如預期造成驚動武林、轟動萬教的情節出現, 而圖框處理器與VCR終究相揪走入歷史.

壓縮技術未引起競爭消長, 但帶出市場板塊變化
  2003 – 05年間, 台灣監控廠商並不是沒有在數位發展上投入心力, 但畢竟長期專業在類比的影像領域. 於是開始四處找尋數位錄影的產品來源. 事實上在2000年華邦即有Motion JPEG壓縮晶片問世, 但嚴格來說Motion JPEG壓縮對於長時間錄影並非理想的方案, 因此實際採用者不多. 後來Contexant, Philips晶片相繼問世, 包括圓剛、佳鋒、創世、奇偶、丕文、新眾等從事板卡廠商帶起台灣數位錄影的先鋒. 但監控廠商對電腦應用並不在行, 認為需發展單機(VCR的操作模式)才符合安防使用, 正值此時韓國廠商MPEG4模組相繼問世, 正好銜接上台灣發展單機的需求.

彩色攝影機問世後, 連同圖框處理器讓台灣在全球市場發光發亮. 因此在通路端台灣接收不少韓國黑白系統的買主. 此時韓國廠商或許正愁著如何反攻之時, 正好台灣廠商找上門, 於是趁勢大家分工合作, 韓國提供模組, 台灣開外殼及其他必要周邊組件的組裝. 在國際市場上台灣主攻通路; 能掌握壓縮核心技術的韓商則回攻OEM/ODM, 這樣的大勢一直到2009年升邁H.264晶片問世而開始有了改變.

911恐怖攻擊事件的效應
  2001年恐怖攻擊事件是另一個讓安防產品高度成長的因素, 而造福了亞洲監視設備的廠商. 因為全球安全意識提升, 讓台灣廠商在2000年以前著墨頗深的大陸市場, 重心自然轉移到歐美市場. 剛好2000 – 2003這段期間也正是中國安防的轉型期, 台灣廠商無遐顧及, 幾乎全心全力發展國際市場. 而若對照數位化的發展, 當時大陸廠商一頭栽進演算法的鑽研; 台灣廠商則急著找能賣錢的Solution. 而處於轉型期的大陸市場混亂異常, 有台商甚至說:「不差大陸這一塊.」怎知沒幾年的光景, 已經不是做不做大陸市場的問題.

  911恐怖攻擊事件實際不是表面帶來安防產品的榮景而已, 應用解決方案開始在市場上萌芽與發酵, 促使智能辨別的產品也陸續出現在市場上, 不過至今為止這類產品仍非亞洲以硬體產品輸出為主的強項. 但在影像取像端, 低照成了頗熱門的產品, 也帶出戶外監控市場的需求. 因此造就2003年起紅外線攝影機漸成主流. 另外, 監控網路攝影機在1996年左右已出現在市場之上. AXIS所言, 其為全球第一家網路攝影機的鼻祖. 台灣則於1997年之際(或更早的時間)即有廠商將視訊會議(Video conference)產品導入到安全監控的應該. 但早期受限頻寬與網路品質, 監控網路攝影機的市場發展並不寬, 倒是影像伺服器在特定場合應用上有其需求. 2000 – 01年間有少數廠商推出LAN camera, 這些廠商預期CCTV配線是個問題, Intranet的傳輸是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LAN camera始終沒有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當然. 以上所有的描述只是這15年來的鳳毛麟角. 但從中道出因新技術引進, 及因市場的需求變化所帶來生產廠商的連動效應. 有的歷史事件會循環再發生類似的情境, 有的會完全走進歷史事件簿, 但有些值得探討並從中吸取教訓. 2006年就開始談的「IP是未來的趨勢」, 與這兩年HD高清議題, 到底帶給產業與市場的是能實現的應用商機, 還是存在一團迷霧仍有待突破與解決? 這是這兩篇從技術應用趨勢與產品變化的歷程描繪的本衷, 藉以思索下一步台灣廠商們該怎麼走, 才能發展的更好? 這個議題事關個別廠商的發展, 也相關整體產業的競爭力, 更牽涉到國際市場的板塊變動!

0 comments: